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航天资料VIP免费

中国航天资料_第1页
1/9
中国航天资料_第2页
2/9
中国航天资料_第3页
3/9
神舟六号结构据悉,“神舟六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逃逸救生塔和一个过渡段组成。其中载人的返回舱、轨道舱可谓“一室一厅”,作为“一室”的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发射、返回和驾驶飞船时待的地方,作为“一厅”的轨道舱则是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场所。“神六”为两名航天员提供了相当体贴、周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逃逸塔确保飞船安全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在火箭点火前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航天员还可通过发射塔上的逃逸滑道脱离险境。如火箭发射没有问题,那么在点火160秒后,飞行到110公里处会将逃逸塔抛掉,以减轻“负担”。逃逸塔内置10台固态火箭发动机,推力十足。工作舱内温度17-25°C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往返太空靠返回舱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推进舱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航天传奇的故事当地时间12月25日下午6时40分,莫斯科宇航中心的地面控制人员跟往常一样来到一个专门监视器前,准备对已近老迈并处于无人驾驶状态的“和平号”空间站进行常规跟踪。然而,让工作人员大吃一惊的是,屏幕上并没有“和平号”空间站的无线电信号,地面控制中心与“和平号”空间站的联系突然中断!大惊失色的工作人员立即上报地面控制中心值班主官。值班主官立即把所有已经下班的专家全部召回地面控制中心紧急情况室。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监视器里仍没有“和平号”空间站的信号,“和平号”成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俄罗斯宇航局顿时炸了锅,宇航局局长科普捷夫接到紧急电话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早就不应该继续玩空间站的游戏了……现在大家一不要恐慌,二要千方百计恢复与‘和平号'的无线电联系。”俄罗斯的宇航专家们哪有不紧张的道理,前苏联发生的几次太空飞行器失控事故险些酿成重大灾难。1979年,美国“天空”太空实验室坠落地球时,因其坠落的速度超过原先的估计,以至于万分紧张的24小时很快过去了,“和平号”仍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在地球轨道上四处游荡,莫斯科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都绝望了。就在这时,监视屏上突然又出现了微弱的信号“和平号”空间站的信号!尽管传输回来的信号只持续了七分钟,但这就足以让地面控制人员找回“和平号空间站”了!莫斯科宇航中心负责人索诺耶夫抢在第一时间里举行紧急记者招待会,他欣喜若狂地说:“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和平号'空间站平安无事了,它不会在明天或者新年砸在咱们大家的头顶上了!”负责“和平号”空间站运作的俄罗斯“能源公司”的高级官员赶紧出面安抚人心说:“决不会发生像媒体和大家担心的那种危机情况,我本人在这里既不会添油加醋,也不会故意掩盖事故真相的。今天下午,我们与‘和平号'空间站恢复联系之后,我们专门组建了一个专家小组,对刚刚接收到的电子仪器信号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尽快查出事故原因。”这位负责人还给大家吃定心丸说,俄罗斯宇航局还会根据专家们对各种数据分析的结果,决定是否派宇航员紧急登上“空间站”。俄罗斯出笼太空急救方案俄罗斯宇航官员在公开场合一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航天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