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政度制度史网上摸拟题答案0001一、判断题1.宋代官员俸禄十分简单,皆实物支付。错误1582.唐朝官吏的俸禄由土地、实物组成。错误1573.按照清朝的政治体制,南洋大臣与北洋大臣名义上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以,两大臣实际上没有相当的独立处置事务的权力。错误2454.按照清朝的政治体制,南洋大臣与北洋大臣名义上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以,两大臣实际上没有相当的独立处置事务的权力。错误2455.唐宋时期,通过科举考试后,一律取消吏部考试。一经科举考试合格,即按等定品授职。错误1386.东汉初年,光武帝设司空,罢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领御史台。御史中丞,其秩次于尚书令,品秩比较低,但权势很大。朝贺时,时称“三独坐”,御史中丞不包括在内。错误1187.西周的礼乐制度,所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其中礼和乐,都是正确等级身份的提示。正确768.西周的分封制度为周公所首创,但是分封不是从西周开始的,而西周分封的规模与商代相同。正确739.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政治竞争加剧,各国都以礼贤下士的方式招揽人才,荐举也扩展到了门客,于是出现了“以客入仕”的现象。这种选官制度又被后人称为客卿制度。但总的看来,这些食客为各国大贵族任用,大多具有私人性质,他们成为各国正式职官的比例不会很大。正确13310.隋朝建立后,皇帝以下仍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但只是正确功臣的赠官,并无实权。正确12111.西汉,三公同为宰相。互不统属,各负其责。三公鼎立,比之秦两相制,宰相权力稍被分割。正确11712.湘军的前身是湖南团练。它是在曾国藩的经营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支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的新式地方武装,并成为正确抗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正确25013.1870年,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领成为定制后,南洋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也成为定制。正确24514.所谓世卿世禄制,就是权力在少数贵族家族内部代代世袭。其基本要素就是政治权力。正确8815.中国古代政治运行的目的、人治的特色等,都决定了历代王朝都选择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形式。各朝中央集权的程度,是相同的。错误16.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东汉、唐、明为最,其中又以明为甚。正确17.宋代任官有“官”、“职”与“差遣”之分。其中,“官”用以表示等级,与俸禄无关。错误15018.在唐朝,凡朝廷大臣、甚至其他官员都可以就国家政策及皇帝的个人行为提出建议,所以,2门下省可有可无。错误17519.相传“夏启有钧台之享”,这是夏启主持的有诸侯参加的盛大巫术活动,这是诸侯正确其特殊权力的一种承认,也是他利用巫术证明其权力合法性的证据。正确4920.春秋时期,各国有总揽国家政务的执政大臣,名称和制度均统一。错误89二、单选题21.新军中的“自强军”是由(张之洞)创办的。25222.明朝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度,设立(13个承宣布政使司)。同时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军事,合称“三司”。12623.清末“新政”,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包括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省),“班列六部之前”,标志着从隋唐时期延续下来的六部体制开始瓦解。25624.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权包括:献纳、(封驳)、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17525.明代废除宰相的做法为清朝所继承。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取代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承旨办理军国要务、任免官员、呈递章奏、起草谕旨的中枢机构。12726.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中书名下之印)后方可颁布施行,凡未加盖此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12327.曹魏时期,侍中的权力进一步增强,已与尚书一同“综理万机”。晋代,侍中寺进而发展成为(门下省),主管政事范围也不断扩大,侍中的地位大体与尚书、中书比肩。12028.秦以后职官选拔和录用分正途和异途两种。正途选任制度以(隋唐)为界,前后变化很大。13229.唐代常科每年举行,科目很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谣,意谓三十岁考中明经者已老不堪言,而五十岁考中进士者则正当少壮。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