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教育史42327VIP免费

中国教育史42327_第1页
1/11
中国教育史42327_第2页
2/11
中国教育史42327_第3页
3/11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二、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官学衰变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2、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3、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二)、私学兴起兴起的原因:1、政治经济的变革,社会的变动,官学的衰落2、“士”作为一个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私学的创办者都已各种“治国治民”相标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三、私学的历史特点1、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个体经济基础上。2、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心地主阶级为首,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阶级联盟。3、私学它是有四家根据社会或个人需要而设立的,它是分散的,学在四方。4、私学是政教分设5、私学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6、私学是官师分离7、私学思想自由8、私学的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的“六艺”教育四、孔丘的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的作用(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通过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风气传播开去,就会影响政治。(2)与经济的关系: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庶富教”(3)、与军事的关系:“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求;(4)、与行政、法律的关系:“道之以政,齐之以行,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二)、论教育对象问题-----有教无类(1)内涵: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2)意义: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三)、论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1)内涵:将学习与做官联系起来(2)依据:《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矣”(3)意义: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对后世的读书做官制度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论教育内容---六经特点:偏重社会人事。(“不能事人,焉能事鬼”)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五)、论教学原则和方法-学、思、行结合教学原则:(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针对学生的性格缺点,补偏救弊;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发展其特殊才能。(2)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3)启发引导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含义:教学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诱导:循循善诱、由博返约、叩其两端教学方法:好学乐学;实事求是;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六)、论道德修养(1)道德准则“仁”和道德规范“礼”关系: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2)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立志乐道;克己反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七)、孔子的教育精神1、学之不厌,诲人不倦2、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3、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4、提倡师生平等。5、教学相长(八)、孔子的历史贡献1、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2、提出教育的作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3、提出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4、重视古代书籍的整理5、教师的教育精神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稷下学宫(一)、定义: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着名的学府(二)性质1、二重性:官私合营的自由联合体。2、多功能性:集讲学、着述、育才、咨议为一体。(三)、特点1、学术自由2、教师待遇优厚3、学无常师4、制定了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四)、意义1、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分化;2、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3、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二、性善论是孟子的教育理论的基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译:同情之心,每个人都有;羞耻之心,每个人都有;恭敬之心,每个人都有;是非之心,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教育史42327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