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1-4 宋明理学巩固演练 岳麓版必修3VIP免费

高中历史 1-4 宋明理学巩固演练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1/3
高中历史 1-4 宋明理学巩固演练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3
高中历史 1-4 宋明理学巩固演练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3/3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1-4宋明理学巩固演练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主要社会原因是()A.儒学从此走向没落B.社会动荡不安C.统治者提倡三教合一D.佛道学说的扩张性【答案】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分裂,政局动荡,人民流离失所,佛道迅速传播。2.(·徐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写道:“三代已坏,一坏于秦之焚书,再坏于魏晋之清谈,三坏于宋明之性命,……”材料中所说的“宋明之性命”指的是()A.佛学B.理学C.医学D.经学【答案】B【解析】据“宋明”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可确定B项符合题意。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答案】D【解析】程颐和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要把握“理”就需要“格物致知”。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由此可见,慧能的观点与王阳明相似。5.汉代以来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它是()A.心学B.佛学C.理学D.伦理学【答案】C【解析】心学出现于南宋,且是理学的一个分支,两者统称理学。6.“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老庄思想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孔孟之道【答案】C【解析】禅宗强调重视人的主观本性,这与陆王心学相类似。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材料二曾经有一个关于王阳明的传说,说是王到一座寺庙游玩,见一房门紧闭,好奇之下不顾客僧苦劝,执意开门,结果大惊,原来房中有位圆寂的老和尚与王之面容极其相似,身后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王黯然,知其乃自己前世,留下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中华读书网”材料三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宋明理学》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2)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3)材料二是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为什么?【答案】(1)状况:儒学思想受到怀疑;社会普遍崇信佛教。(2)朱熹主张“先观后悟”;陆九渊主张“先悟后观”。(3)答案一:有。因为它从侧面印证了佛法对理学的影响。答案二:没有。因为未经证实的传说不具有研究价值。【观点·争鸣】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1-4 宋明理学巩固演练 岳麓版必修3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