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强化作业人民版必修3基础巩固1.(·沈阳市期考)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主张制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表明郭嵩焘强调的是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所以,正确答案为D。3.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日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属于()A.洋务派B.资产阶级改良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资产阶级激进派【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主张是要求立宪法,真正限制君主的权力。据此判断,作者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4.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D.创办新式教育【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的“1897年”这一信息,“最近三年”指甲午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和发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故选B。5.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B.曾国藩C.孙中山D.康有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西方报纸所指的“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是指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中“守旧党”应指封建顽固势力;“中立党”指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6.(苏北四市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材料三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答案】(1)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孔子改制考》的出版冲击了传统儒学思想。封建守旧势力强大。(3)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器物);思想文化。能力提升1.(·宁波模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