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经济研究基地四期建设验收专家组反馈意见一、主要成绩(一)基地研究成果比较突出,已经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和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成果显示度好。(二)基地依靠北京大学综合学术优势,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综合性的积极效果。二、问题与不足(一)基地要重视基础性工作,基地管理方式、运行模式,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障,特别要重视基地学术委员会作用的发挥,做好基地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基地项目选题设计、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和提升成果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基地要强化品牌意识,尤其是在经济学领域围绕都市经济开展相关的研究还有提升空间,要精心设计高层次课题,开展集中攻关,力争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三)基地既要重视国家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又要加强对首都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要让基地的科研成果既能“顶天”,又能“立地”。三、下一期建设发展建议(一)基地要在课题规划、发展方向、建设目标上更加突出都市经济研究,其他相关性不是很紧密的课题可以适当舍弃。(二)基地要进一步拓展都市经济研究的领域和深度,特别是要深入挖掘更有价值的课题,包括都市经济的类型、特征、途径和发展趋势等。(三)基地要处理好参与基地建设的学者的个人研究兴趣与基地研究方向之间的关系,适当引导参与基地建设的学者的都市经济研究兴趣,聚焦都市经济相关课题研究。(四)基地要注重涵养都市经济研究的学术品牌和代表性学术产品,在建设中树立品牌意识。人文北京研究基地四期建设验收专家组反馈意见一、主要成绩(一)基地在人文北京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研究素材,为基地积极参与北京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基地在挖掘和展示北京城市文化记忆等方面进行的积极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具有抢救文化遗存和文化遗产的性质,也具有从事北京文化建设的意义。(三)基地开展的有关人文北京的国内国际学术活动,对于基地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通过学术途径加强中国文化和北京文化国际传播的尝试。二、问题与不足(一)基地的学术定位和研究方向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防止过于分散。(二)基地要积极参与北京文化建设工作,争取产出更多的资政成果和政策建议;基地的品牌意识还有待加强,成果标注需进一步规范。(三)基地要注重核心骨干团队建设,形成老中青梯次合理的科研中坚力量。(四)基地要重视基础性工作,在管理方式、运行模式上,要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切实有效的制度作保障,特别要重视基地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在基地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基地项目选题设计、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三、下一期建设发展建议(一)基地要适时扩大学术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要有品牌意识,注重涵养品牌和拳头产品,在北京文化建设和北京城市记忆等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更具影响力和更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二)基地要充分利用当今文化自信的大背景,多维度、多方向地挖掘人文北京的深刻内涵,尤其是要在北京副中心的建设中真正起到“北京文化再现通州”的参与作用。(三)基地还要更多地投入到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时代转换之中,在北京城的规划中更多地恢复和呈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四期建设验收专家组反馈意见一、主要成绩(一)基地围绕已经确立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规划了一批国家急需的重大和重点研究课题,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二)基地把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应用对策研究结合在一起,发挥了很好的基地建设综合作用。(三)基地在培养相关人才和组织培训方面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应急管理的重要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二、问题与不足(一)基地对首都特大型城市应急管理的特点、规律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需要深入,服务首都城市应急管理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二)基地对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上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三、下一期建设发展建议(一)基地在新一轮建设中,应更加关注建设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这一问题,构建中国的应急管理学术体系和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