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讲看齐见行动优秀发言稿党员干部讲看齐见行动优秀发言稿篇1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决策部署上来,这既是对全军官兵的政治要求,也是顺利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保证。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在思想上辨明方向,政治上站稳立场,行动上令行禁止,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保持高度一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观察事物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方式各异,人们对同一事物或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然而,思想不统一,步调就不会一致;认识不到位,行动就不会自觉。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样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面对进退去留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考验,个别官兵思想上产生一些波动、认识上出现一些偏差是正常的。越是官兵思想活跃,越是矛盾纷繁复杂,越需要坚定非改不可的共识、务期必成的信心,越需要增强中流击水的勇气、攻坚克难的合力。如果没有看齐意识,就不可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不可能汇聚起拥护支持参与改革的意志和力量。增强看齐意识,既表现在思想认识、精神状态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改革的启动键已经按下,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广大官兵对改革认识要非常到位,态度要非常坚决,行动要非常自觉,坚决做到怎么决策、我们就怎么贯彻;军委怎么部署,我们就怎么落实;纪律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执行。无论是机构等级变化,还是职能部署调整;无论是单位撤并降改,还是个人进退去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做到局部服从全局、个人服从组织,听令而行、依令而动。党员干部讲看齐见行动优秀发言稿篇2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党都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由此可见,看齐意识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加强第1页共4页自身建设的着重发力点。从党史视角看,看齐意识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完善到重提强化等几个阶段。人心齐,泰山移。讲看齐是我们党的鲜明特点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看齐意识使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不仅是数量的壮大,更是质量的提高和内力的增强。在看齐意识下,全党高度团结,像一块钢铁一样。因此,可以这么说,没有看齐意识就没有集中统一的力量。靠着全党向党中央看齐所凝聚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苦难,赢得了辉煌。看齐意识的形成发展为了加强党中央的领导,党的一大就成立了中共中央局,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领导机关。党的二大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并指出:一切重大政治问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以方略。此外,在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中,还特别指出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地位,如各地党组织直接受中央执行委员会之指挥监督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须绝对服从之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等。在这里,我们理解,受指挥监督绝对服从完全执行等表述可以看作是看齐意识的体现。大革命的失败和之后党内接二连三出现的错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中央的权威。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不仅结束了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指挥,更重要的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极大地增强了党和红军的团结意识、看齐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遵义会议也是党的历史上对看齐意识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走向成熟的重大转折点。尽管如此,党内仍然存在消极看齐、破坏团结统一的现象。长征途中,张国焘个人野心膨胀,以至于公然与中央分庭抗礼,另立中央。王明于1937年底回国后,公然提出与中央对立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随后又在主持长江局工作期间避开中央擅自发号施令。张国焘和王明的行为,都是党内极少数高级干部严重缺乏看齐意识的典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长征途中朱德、彭德怀等坚决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作斗争,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第2页共4页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看齐意识。正是因为绝大多数党员能够自觉地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