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讲解违法无小事1运用你的经验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提示』(1)因为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二、什么是违法行为?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道德法律最高境界行为底线阅读课本P91-92三个案例: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什么结果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分成三个小组一起讨论:(1)三个情景中主人公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2)行为人自己最后得到了什么结果?情景一: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违法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情景二: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它规定对扰乱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违法知识链接1、扰乱公共秩序2、危害公共安全3、侵犯他人人身权利4、侵犯公私财物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6、违反消防管理7、违反交通管理8、违反户口或者居民身份证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罚种类:警告、二百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抢劫等四百多种罪的处罚。违法三、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种类定义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违法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探究与分享镜头一生活中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主索要报酬。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上述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民事违法第一种: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规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法》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接受民事制裁包括: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镜头二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镜头二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行政违法第二种:行政违法行为违反的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交通法规》城市管理法规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接受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