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万不可注水近年来求职者的简历日趋完美,内容也千篇一律,放眼望去皆是人才,可真正面试一番,才发现这些简历掺水严重,人才难寻哪! 【1】到底 水 在何处? A 刚从学校毕业,社会经验根本谈不上,在校表现就显得极为重要,可是 A 当年忙于谈恋爱和打工挣钱,成绩自然一落千丈。A 便略施小计,制作一份 真实 的全优成绩单让学校盖章,老师也睁一只闭一只眼,于是这份成绩单便无懈可击的真实。 B 深知用人单位十分重视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尽管自己只有做销售的经历,但他利用与原单位领导的 铁 关系,把他的工作经验描绘得 丰富多彩 。于是,他跑过营销、搞过调查、更新过技术、当过部门经理 ,好一个全面进展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求职者想尽办法 包装 自己,本无可厚非,但不惜造假,则后患无穷。 C 应聘某家报社,为抬高身价,脑筋一转,把自己打印好的几篇东西与某些报刊头粘在一起复印,就这样有了 发表 过 10 多篇作品的成绩。害怕被人察觉,B 专门寻找一些外地省市的报刊,用人单位当然不会深究了。 晶晶是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招聘经理,去年曾招过一名号称英语流利的男士 D。因为面试者众多,只交谈了几句,见他又有英语六级证书,就录用了。上班的第三周,公司聘请外国专家为客户进行产品性能介绍,临时调他去当翻译。几天之后,专家和客户一起投诉他是个 冒牌假货 ,原来他的六级证书是伪造的。这件事不仅使公司白白损失了一大笔钱,还严重损害了公司的信誉。 求职材料的造假,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一旦弄巧成拙,只会害人害己,尤其是外企,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来选拔人才,简历写得再好,假如不能通过考试,也只是枉费心机。 虽然作假者费了不少脑筋炮制材料,但我们仍然听到他们抱怨反馈太少。固然不排除市场竞争的因素,但还有个原因是简历写得不够精简。 【2】 注水 简历较为普遍 不少大学生对 注水 简历表现出一种相当暧昧的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周围同学的简历的确存在着 水分 ;另一方面,当问及他们自己的简历是否 注水 时,他们又对此讳莫如深。 据了解,大学生往简历 注水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故意夸张、大肆渲染,如把短期实习说成是长期实习,某个学期成绩较好,就说是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 ,这是最常见的现象;另一种就是无中生有,纯属造假。 【3】专家意见:漫漫求职路,诚信不可抛 针对目前存在的简历 注水 现象,大学生就业指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