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侣俸中学陶鸿中欣赏一组山水图片欣赏一组山水图片有何感想?有何感想?解题•《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粱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陶弘景,南朝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隐居茅山。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后隐居句曲山(茅山)。武帝礼聘不出,但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①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①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⑥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⑧以来,未复有/能与⑨其奇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⑥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⑧以来,未复有/能与⑨其奇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③[四时]四季。•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④[歇]消散。•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①,沉鳞竞跃②。夕日欲颓①,沉鳞竞跃②。•⑤[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⑤[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实是/欲界之仙都⑦。自/康乐⑧以来,未复有/能与⑨其奇者。•⑦[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⑧(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⑨[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同学们,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写作思路探究写作思路探究•景物描写最讲究的是如何安排所要描述内容的先后顺序•其次是如何进行生动描写•景物描写最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