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54——55页的内容。本内容是乘法分配律的第一课时。我对这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进一步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的学习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自主发现规律,抽象归纳,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达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到多媒体课件和信封等教具学具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的巧妙改设、练习的层次递进、语言的幽默生动,促进学生知识的逐步建构、思维的螺旋上升,使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有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将数学教学活动创设成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释疑,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下面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本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个环节:主动参与,探索规律。第三个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第四个环节: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去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一共付了多少元?要求列综合算式。估计学生会有这两中方法。(出课件)并让学生说说每做法是怎么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看这两道算式,有没有发现什么?他们都是解决的同一个问题且结果也相等,是不是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呢?学生通过交流都认为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于是我肯定他们的想法并将等式板书。紧接着我提出了下一个问题,买3件短袖衫和3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吗?学生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很快的用两种方法解出了答案。(出示课件)同样地,这两道算式是不是也可以用等号相连呢?学生都同意并说出了理由,于是我将它板书。这个环节创设了一个充满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走进课堂。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列出综合算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等式,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第二个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个环节我分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等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同学发现这里面好象有着什么规律,但究竟是什么,还不清楚。有的同学还没有什么发现。这时我说,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看在这个游戏做完以后你能不能找出这个规律。这个游戏就是找朋友。每一小组里有一个信封,信封里有8道算式,请你们找出结果相等的算式,并把他们放在一起。组长合理分工,分别验证。然后通过课件进行教对。这里以小组的合作开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乘法分配律第二部分:让学生去观察这些等式。说一说,左边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发现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板书)右边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点呢?是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他们的积相加。(板书)我们再来联系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