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功能。新课程体系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社会发展需要,建构了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惟一标准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从评价的指导思想来看,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评价的方法技术上看,它不是定量分析,而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评价的主体上看,是校内外的、综合性的,并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既重结果更重要过程的多元评价网。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在评价方式上,提倡灵活有意义的评价方法,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一流的教育应该要进行一流的教育改革,一流的教育改革,不是学校选择最优秀的生源,而是把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好,让每个学生个体都实现“教育增值”,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理念。根据现有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合理之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构建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原则(1)实现知识、能力、思想素质三者统一的原则。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评价体系应体现这三者的全面发展(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政治学科包含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和理论知识,又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密切联系的一门课,兼备理论性和实践性。根据学科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政治学科的特定要求,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因此评价体系应突出时效性。(3)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这一教学原则要求,既要把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交给学生,又要根据教学内容内在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合乎情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使教学的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起来。因此评价体系应体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2.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评价,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努力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3.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起注意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激活学生学习经验,并得到丰富和提升,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以及自身的潜能和性向。4.应体现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互动关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究的兴趣,离不开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引导;同样,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良好学习习惯、科学思维方法、探究的兴趣、非凡的创造力和课外较强的实践能力,反过来推动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案1、对教师人格的评价。看过很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却没有一个提到了这一点。可能多数人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只需对课堂内的表现做个衡量,提这个似乎挨不上。但我个人认为不管其他学科怎样衡量,《思想品德》课必须对此提出要求。试问,我们放心用缺乏健康品格的人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吗?所以,《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首先要对教师的人格水平作出要求。言教不如身教。一个思想进步、品格高尚的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积极健康思想的熏染。这不是比课堂教学更方便、更有效吗?一个人格出众的教师会带领出一批思想进步的学生。这才是学生们一生的财富。2、对教师课前准备的评价。主体性教育思想是我们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方法。要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行为,从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为了教而教,转到教是为了学,教是为学生学习需要服务,教是为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将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无法预想。教师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