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193668年前,郁达夫先生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他所提到的伟大人物即指鲁迅先生。史沫特莱:鲁迅具有“天才”的稀有品格因为照我的想法,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当中惟一具有我们所谓“天才”的那种奇异和稀有的品格的人。中国原有许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作家,但鲁迅是惟一天才的作家。就是他在《申报》文艺栏或其他刊物发表的那些“小评论”,也表现着这种品性。为了这种品性,他虽是用着一大串的笔名,也终于瞒不了人。人们总知道是谁写的,那些给反动势力为钱而服务的作家们,也都能够明明白白地看出来,那一行,那一句,那一节,那一篇是谁写的。毛泽东论鲁迅:我与他的心相通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终生不曾见到过鲁迅,鲁迅也终生不曾见到过毛泽东。在这种互未谋面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心心相通,主要是在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理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高度思想交融与人格景仰。蔡元培论鲁迅:先生人格不凡鲁迅先生去世,是现代文学界大损失,不但我国人这样说,就是日本与苏俄的文学家也这样说,可说是异口同声了。鲁迅病逝后,擅长制作对联的蔡元培先生,满怀对旧社会无比憎恨和对鲁迅沉痛悼念之情,撰写一联,痛挽挚友: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徐懋庸论鲁迅:知我罪我公已无言“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我到万国殡仪馆去瞻仰先生的遗体。看了那依然严肃,正直,强毅的遗容以及纷至沓来的瞻仰者,我总感到先生虽然已经“无言,”但是他的永留在中国大众身上的影响,就是此后“知我,罪我”的代言者!先生的生前,虽然发言行事,不无看错的时候,但即使是错误,也从一种十分纯正的立场出发,绝没有卑劣的动机。他观察人物,判别友敌,纵然不一定正确,但他那爱护战友,憎恨敌人的坚强的伟大精神,是一贯的。叶圣陶论鲁迅:伟大的灵魂瞻仰鲁迅先生的遗容,觉得非常慈祥。然而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中华民族将来真个得到解放,必然由于人人具有了他那样的精神。这样,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荣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而这个,就是中华民族解放终于能够成功的凭证。郑振铎论鲁迅:不朽的鲁迅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他对朋友——只要他主伙是朋友——的鼓励与帮助,是我们所最不能忘记掉的。他为秋白刊行了他的海上述林,在临死的时候,方才完毕了他的一个心愿。但他还有许多未完的工作待我们为他继续的做去。他在我们的心里是永远不死的!一面阿累内山完造(日)(1885-1959)内山书店老板,日本冈山人。他多次掩护、帮助鲁迅等进步作家,四次掩护鲁迅避难,郭沫若、陶行知遭通缉,他帮助避居,周建人、许广平、夏丐尊等被捕,经他悉心营救获释。1932年起,内山书店成了鲁迅著作代理发行店,出售当局禁止出售的左翼进步书籍;他三次帮助鲁迅举办木刻展及一次木刻讲习班;方志敏在狱中写给党中央的报告、北平东北大学地下党等转给鲁迅的信等都由内山书店转交。鲁迅逝世后,他发起募集“鲁迅文学奖”,聘为《大鲁迅全集》编辑顾问。他写作《活中国的姿态》、《上海谩话》、《上海夜话》等系列。作者:阿累原名朱一苇,1909年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发表这篇文章时他用了阿累这个笔名。阿累原是解放前上海艺术大学毕业生,当初由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于1932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参加工人罢工而被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阿累加入了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阿累历任湖南省文教厅厅长、湖南省委宣传部长和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7年病故。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2、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人物速写,掌握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3、学习鲁迅先生与广大劳苦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