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神渭管道输煤项目蒲城终端场站办公楼及集控中心挤密桩复合地基检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神渭管道输煤项目蒲城终端场站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平路庙乡,其中办公楼及集控中心采用沉管夯扩素土、灰土挤密桩处理地基,桩距900mm,排距780mm,沉管成孔直径400mm,夯扩后桩径550mm,桩长8.50m(含0.5m虚桩),桩体填料为素土、2:8灰土,桩顶标高-3.60m,总桩数2547根,其中,灰土桩1161根,素土桩1386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挤密桩施工完成后,将桩顶标高以上500mm虚桩挖出,用2:8灰土分层碾压回填至基底标高。设计要求处理后的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3,桩体素土、灰土平均压实系数不小于0.97。二、检测试验目的1、进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开挖探井对桩间土取样并进行土工试验,检测桩间土挤密系数是否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判定桩间土的湿陷性消除与否。3、开挖探井对桩体取样并进行土工试验,检测桩体压实系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三、检测中执行的相关标准、规范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5、《挤密桩法处理地基技术规程》(DBJ61-2-2006);6、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本工程桩位图及设计技术要求。四、检测试验内容1、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5.4条及第7.5.5条规定,竣工验收时,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项单体工程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不应少于3点。灰土桩数1161根,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1161根×1%≈12根。静载荷试验桩位由检测单位根据现场情况随机抽样,均匀布置原则。设计对素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无要求,不进行承载力检测。2、探井开挖与取样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5.4条规定,应随机随机抽样检测夯后桩长范围内灰土或土填料的挤密系数。抽检的数量不应少于桩总数的1%,且不得少于9根。应抽样检验处理深度内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检测探井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3%,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得少于3个。每个探井中对3根桩体抽检取样,探井开挖数量为2547根×1%÷3≈9口,灰土挤密桩区域4口,土挤密桩区域5口。探井深度为桩长,探井开挖总进尺为9口×8.5m/口=76.50m。6个探井在3桩中心分8层取桩间土大样48件。28个探井分8层取桩间土小样128件。9个探井分8层取桩体灰土样216件。五、检测试验方法1、静载荷试验方法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附录A要求进行。最大加载量为400kPa,分8级加荷,逐级稳定后再加下一级。稳定标准及终止试验条件均按有关规定执行。根据地基处理设计图及规范要求,采用直径0.95m园形钢压板施压,压板位于桩顶设计标高处。加荷系统:采用钢梁及木板组成承台,上覆约340kN的土袋及散土预载,用500kN千斤顶上顶加荷主梁,下压园形钢板。以桩心为中心对中,园形钢板覆盖桩及桩间土,模拟基础实际受力状态。压力量测:采用经系统检定的千斤顶与压力表或力传感器与数字显示仪组成压力测量系统。位移量测:每套采用三只百分表与强磁性表座及基准钢梁组成位移量测系统。2、湿陷性取样及试验方法在处理后的桩间垂直开挖探井,在桩间土中心位置按1.00m深度间距取土样,然后在室内进行土工试验得到各层土的湿陷系数,以确定处理后桩间土的湿陷性是否消除。3、桩间土挤密系数取样及试验方法在探井中按1.00m深度间距,在桩侧外10cm及两桩中心处取桩间土样,进行土工试验得到各土样的干密度,将每一深度处两个土样的干密度平均,可得各深度处桩间土平均干密度。将土工试验所得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相比,可得桩间土挤密系数η=ρd/ρdmax。34、桩体灰土及素土压实系数取样及试验方法在探井中按1.00m深度间距,在每根桩的桩侧内10cm取桩体土样,进行土工试验得到各土样的干密度。将土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