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有何对策中小企业普遍都存在这样的情况:非常重视业务,而从来不重视企业财务管理,这其实存在很多风险的。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1.机构设置企业财务管理机构,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并对企业发生的财务行为实施全面管理的部门,属于企业管理的职能部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的组织形式是财务、会计管理机构合并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是将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两个机构合并在一起。这种一体化财务会计组织形式关系简明,但是会计核算职能与财务管理职能不能明确划分和分工,而且机构内部往往以会计核算职能为轴心来划分内部职责。2.岗位设置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家族式的管理组织形式,财务机构中的岗位设置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岗位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甚者将家庭财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岗位混为一谈,使财务管理岗位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造成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3.职能效率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有的企业因忽略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工作,单一片面地追求生产过程的生产结果和销售部门的外营情况,始终无法提高效益。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一直未受重视,特别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业主的管理中影响不大,地位不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比较粗糙。4.融资模式私营个体经营的特点也体现在了其资金筹集的方式上,自身劳动积累、亲友借贷、合伙集资构成了其初始资金的大部分,筹资渠道单一。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什么行业都可以做,什么行业都能够做好。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有些企业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3.财务控制薄弱(1)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2)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