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策略山西省吕梁市离市区马茂庄小学刘金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段语文的写话提出下面的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低年级的写话练习,大多数是与阅读、生活、口语紧密相连的,通过激发想象,整合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表达能力训练,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逻辑表达能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写话的兴趣。也为以后作文能力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起:一.利用看图写话,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写话兴趣。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最初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所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尤为重要。1.学会观察单幅图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细致地观察单幅图的画面,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看清楚图画上的内容,让学生从感性上弄清楚这一幅图画里都包括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看图说话的时候要求学生说清楚谁在干什么?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在教学中我的方法是:看单幅图,要弄清“什么时间?”“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在干什么?”脑子里要先有这些问句再去看图。把这些写作规律告诉给孩子,他们就能够准确地理解图意。当他们经过训练,能够比较准确地、全面地观察画面以后,我们就要进一步培养他们有步骤地、按一定顺序来观察画面的能力了。就顺序来说:在低年级指的是主次顺序和方位顺序。方位顺序指的就是高低、左右、前后、里外四组。学生他怎么看就怎么说,怎么说也就怎么写。2.学会观察多幅图在学会看单幅图的基础上过渡到看多幅图。作为低年级学生在观察多幅图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们先忙着一幅图、一幅图地看。教师要让学生先连续观察几幅图,因为这几幅图连在一起就交待出一个完整的情节。我的方法是:先把这几幅图连在一起看,把表达的大概情节抓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再一幅一幅具体细致地看。这样练习才能掌握观察几幅图的方法。其次,按顺序有条理逐图仔细观察,指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画面,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察四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话作准备。二.聚焦学校,家庭,社会,记录生活,激发写话的兴趣。生活中语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1.一些与父母朋友间的对话都是写话的素材。孩子们的头脑里常常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蚂蚁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还重的食物?蜗牛为什么背着重重的壳?下雨了,我问妈妈:“为什么会有彩虹呢?”……五花八门的问题让孩子们心存疑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那就试一试吧。撒些面包屑,看看蚂蚁能背多重的食物,他们是怎么完成这项重任的,再完整叙述试验的经过,写几句话便不在话下了。生活场景随处可见,随口可说,随笔可写。2.聚焦丰富的校园生活,都是写话的源泉。。一次美术课上制作了小制作,孩子们都做得兴致勃勃。课后写写制作的过程,同学们的成果,再配上老师拍的照片,立刻成了图文并茂的写话情境。大小节日学校搞的多彩活动、热闹生动的课堂,外出的实践观影等,孩子们对其所寄托的情感,都是写话的源泉。正是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拓展了写话素材的积累空间。三.丰富的课外阅读,激活学生写话的思维1.巧借绘本,编写故事。用绘本对于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利的工具。绘本上所绘出的图案对于学生来说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利用“百日阅读行动”策略,让家长与学生每天看一个故事,进而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读完一个故事后思考故事的前后关系,在故事中找出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以及读完这个故事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描述每幅图片时尽量用简练的语言把故事的前后连贯起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在可以表演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表演的形式,这样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写话更加有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阅读趣文,说出感受。在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