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课教师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一、调研对象及方法以xx省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德育课)教师为调研对象,覆盖全省21个市(州)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xx教育监测平台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采取网络微信与网页问卷进行调查,回收问卷614份,有效问卷614份。问卷内容包括教师个人基本情况、专业背景、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专业素质与发展需求、专业发展方式与路径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男性占比41.21%,女性占比58.79%;年龄分布上,30岁及以下占比29.64%,31~40岁占比25.73%,41~50岁占比20.36%,50岁以上占比24.27%;中共党员占比43.16%,非中共党员占比56.84%;职称方面,初级职称占比为39.9%,中级职称占比为31.43%,高级职称占比28.34%,正高级职称仅占0.33%。二、实证分析(一)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1.思政课教师以中青年为主体,“新手”教师占比大调查结果显示,全省中职思政课教师,从年龄看,30岁及以下占比(29.64%)最大,其次是31~40岁(25.73%);从教学时间看,以从事教学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老”教师最多,占比38.44%,其次是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占比28.5%;从担任思政课教学时间长短看,5年以内的“新手”教师最多,占比45.6%,其次是20年以上的“老”教师,占比19.55%。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省中职思政课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多(40岁以下占比55.37%),“新手”教师多,占比为45.6%(表1)。从表1中还可以得知,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占比只有28.5%,而从事思政课教学5年以内的“新手”教师占比却达到了45.6%,两者相差近17%;从事教学时间20年以上的“老”教师占比38.44%,而从事思政课教学20年以上的“老”教师却只有19.55%,两者相差近19%。为此,提升“新手”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2.非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比大,普遍存在学科知识短板调查数据表明,全省中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以其他专业(非思想政治教育和非相关专业)教师占比最多,为37.46%,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专业教师占比37.13%,相关专业的教师占比25.41%(其中,教育学7.33%、法学7.17%、历史学5.38%、心理学4.23%、哲学1.3%)。大量的其他专业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政治理论素养存在“先天不足”,导致中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现有的中职德育(思政课)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和领域。因此,从教师的职前教育来看,无论哪个专业背景的教师从事思政课教学,都存在着专业知识结构的缺陷或短板。3.思政课教师专职少,转岗及兼职情况突出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占比为47.88%,从其他学科(专业)转岗至思政课教学占比为52.12%;专门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专职教师)仅占33.39%,兼职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占比66.61%,其中,从事思政课教学兼任其他学科教学的占42.18%,从事思政课教学兼学校管理工作的占24.43%。面对大量的转岗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现状,做好转岗教师的转岗培训和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教学指导与评价是保障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二)思政课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1.课堂教学方式多样,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得到广泛运用在有关教学方式的调查统计中,思政课课堂教学方式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已不再完全是以教师中心的“满堂灌”模式,教学方式多样,课程改革倡导的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已经广泛运用于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式排序是:案例式教学(21.59%)、讲授式教学(20.82%)、互动式教学(18.08%)、讨论式教学(17.73%)、探究式教学(12.32%)和体验式教学(9.46%),其中,运用案例教学方式的频率(21.59%),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20.82%)。但是,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具有自我教育和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价值的教学方式的使用频率有待提升。2.教师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