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学设计句容市葛村中心小学王进【教材分析】《少年王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文章的主人公王冕是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人。学生通过预习,对王冕的这种美德和精神能够体会出来,但怎样从文章内容中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读好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缭绕”、“青翠欲滴”、“争先恐后”三个词语的意思。3.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4.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师:有一部小说,它有这样四大特点,请位同学读一读。屏显:1.它是我国古典讽刺文学的典范。这部书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和社会腐败现象作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但对一些贤者则给予赞扬和尊重。2.它是一部回体小说,原本五十五回,后被人所补,增至六十回。3.这部著作刻画了各类人的精神面貌,语言极富表现力,在描写人物性格方面很有成就。4.作者是清朝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师:有谁知道这部小说的名称吗?《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的第一回里,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王冕)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王冕?屏显:王冕:元画家、诗人。出生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其善于画梅。作诗不拘常法,语言质朴自然,寄意深远。著有《竹斋集》。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当时科举制度盛行,社会腐败。《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王冕恰恰是作者热情的歌颂了少数人物之一,他坚持自我,自学成才,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位被称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的人物。(板书: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少年王冕》。告诉老师“冕”字上面你写的什么?)交流师:告诉你们,它既不是“日”,也不是“曰”。(指“冕”)两横和框不相连,读mào,(认识“mi”字头)以后书写要注意。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师:学课文前,咱们先做个游戏,(板书:金),看到“金”想到什么?师:再看看这个字“玉”(板书:玉),看到“玉”你想到什么?出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引导学生交流理解)为什么古人认为读书是最好的选择呢?出示: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师:所以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出示:书中自古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齐读)这样的大道理,这样的古训,王冕的妈妈知道不知道呢?不仅她知道,当时的老百姓,妇孺皆知,读书非常重要。既然王冕的妈妈知道读书是那么的重要,同学们,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在学堂继续读书了呢?书上有一句话,妈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齐读)这句话是王冕妈妈说的,对谁说。是呀,王冕妈妈非常清楚,读书特别是对一个男孩来说,非常非常重要。那什么原因她不让儿子读书,而让他回家呢?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理解“年成”“父亲去世”)也就是说他家里很穷,那问同学们了,他家里穷到什么地步呢?连小朋友读书都没有钱?(想象王冕家的穷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