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薛苗莉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时背景简介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5月25日红一师第一团在安顺场顺利地强渡了大渡河,但是这里的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花费多少日子呀。70多年前——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耽误了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是至关重要的。蒋介石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过河去,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自学提示:自学提示:2、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心惊胆寒千钧一发震耳欲聋1、正确认读词语。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水流湍急奋不顾身高山峻岭浩浩荡荡关键激烈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认我会读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水流湍急奋不顾身高山峻岭浩浩荡荡关键激烈我能读好这段话: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桥,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自学提示:【整体感知】1、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怎样给课文分段?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2)讲红军要夺泸定桥。第二段(3~5)讲红军飞速赶到泸定桥。第三段(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第四段(9)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读课文后我知道:1、补充成语一夫当()万夫莫()水流()急心()胆()千()一发()耳()聋奋不()身()山()岭2、完成填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3、评价自己和小组同学的学习表现。尝试应用谈收获1、补充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水流(湍)急心(惊)胆(寒)千(钧)一发(震)耳(欲)聋奋不(顾)身(翻)山(越)岭2、完成填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冲)向对岸冲去。3、评价自己和小组同学的学习表现。尝试应用谈收获拓展延伸质新疑:“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军究竟是怎么“飞夺”泸定桥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