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三步专项训练1.(2015·山东泰安高三质检)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解析:选D。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俄国十月革命——攻打冬宫。两幅图片分别代表辛亥革命中的武昌起义、俄国十月革命中的攻打冬宫。攻打冬宫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主力是湖北新军,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十月革命向其他城市扩展,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故D项正确。2.(2015·安徽马鞍山质检)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解析:选C。本题考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南京国民政府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态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但不是主张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29至1933年大危机,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使得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因此提出非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1933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3.(2015·四川宜宾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阅读苏联与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量及增幅比较表。从表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苏联中国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1952年1957年增幅(%)钢(万吨)4301830326135535296煤炭(万吨)35551660036866001310098棉纺物(亿米)26.7839.544838.350.548谷物(万吨)7300955031163921950519A.中苏两国重工业发展迅速B.中苏两国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C.中苏两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D.中苏两国经济结构相对合理解析:选D。据材料图表“钢”和“煤炭”产品量及增幅变化各项数据均呈上升趋势,且增幅巨大,可知中苏两国重工业发展迅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图表“棉纺物”“谷物”产品量及增幅变化各项数据和“钢”“煤炭”产品量及增幅变化各项数据相比较,可知中苏两国轻工业、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图表“棉纺物”“谷物”产品量及增幅变化各项数据和“钢”“煤炭”产品量及增幅变化各项数据相比较,可知中苏两国重工业发展明显快于农业、轻工业,农、轻、重发展比例失调,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4.(2015·河南商丘三模)20世纪50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B.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解析:选D。美国援助强化了对西欧控制,而中国仍保持独立自主,故A项错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B项错误;美国援助西欧并未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是社会急需的轻工业,故C项错误;美苏援助分别促进了西欧的复苏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5.(2015·天津河东区高三一模)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是有差异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认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的依据是什么。概括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进行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材料二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