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一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由11条水坝组成”不准确,原文是“发现的11条水坝”。)2.B(“发掘工作基本结束”于文无据。)3.D(A“此项发现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良渚社会的等级分化”错误,“1986年在反山发掘到良渚贵族大墓”也可证明;B“草裹泥的堆筑方式直到今天仍被采用”错误;C“后来因与其他区域文化相互融合而发生演变”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4.(3分)C(“个人英雄主义”“暗含批判”理解偏颇。)5.(6分)⑴相同点:都描写了号声的响亮、凄切,烘托了悲壮的气氛。(2分)⑵不同点:①前者写出了陆青对战斗的惨烈及阿贵牺牲的悲愤之情,同时饱含了鼓舞战友奋勇向前、全力突围的奋发昂扬之意。(2分)②后者写出了陆青身陷绝境之际竭尽全力提醒战友避开沼泽的急切,同时表达了陆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精疲力尽、不能再继续战斗的不甘和遗憾。(2分)6.(6分)⑴“军号”是军魂的象征,是主人公的生命所在、精神所系,承载着陆青的顽强精神、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怀,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⑵“军号”具有线索作用,小说处处围绕“军号”展开故事情节,有助于文章结构的紧凑、集中;⑶“军号”意味着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前进方向的指引,从阿贵到陆青,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有助于文章主题的揭示。(每条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3分)C(“其原因是农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远低于城镇”文中无据。)8.(3分)D(“未来几年将超越综合阅读率”错。)9.(6分)⑴从国家的法律、政策等层面加强对全民阅读的规范、引导和支持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强化人们的行动落实;(2分)⑵关注广大农村地区阅读现状,从政策上加以倾斜,消除农村阅读短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分)⑶加强公共图书馆等阅读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其利用率,为全民阅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2分)⑷建立有效机制,举办好各种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2分)⑸加强对优秀图书的出版发行、推荐引领,切实满足大众读者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阅读需求。(2分)(答出其中三条即可得满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D11.(3分)D(篇末评论有褒有贬。)12.(3分)B(“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说法不妥。)13.(10分)⑴(5分)无论何处任职,常处理机密重要之事,处理公务有政绩,擅长文辞论议,桓温很器重他。(注意“每”“处”“莅”“尺牍”“器遇”的翻译。)⑵(5分)等到襄阳被苻坚攻陷,苻坚一向听说他的声名,与释道安一起乘车把他请来。(注意“及”“陷”“素”“舆”“致”的翻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3分)B(“思乡之情”理解错误,应为“思念远行天涯之人”。)15.(6分)⑴“卜得灯花私自喜”运用心理描写,主人公看到灯花吉兆,想到远人将归,不禁喜从中来。(3分)⑵“无言悄把银筝理”运用动作描写,主人公不知不觉(或:下意识)地拨弄平日无心理睬的银筝,将内心对天涯之人的思念盼归之情不经意间流露出来。(3分)(答细节描写亦可,结合诗句分别翻译赏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①君子所其无逸②回首向来萧瑟处③归去④也无风雨也无晴⑤蛾儿雪柳黄金缕⑥笑语盈盈暗香去(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3分)A(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不厌其烦:不嫌繁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18.(3分)B19.(3分)C20.(6分)(答案示例)①运动要适度(或“要劳逸结合”)(2分)②职业运动员也是如此(2分)③要讲究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