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孔孟论学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孟子生平及《论语》、《孟子》的基本情况。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含义。3、感受孔孟的人格魅力,体会课文的丰富内涵,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难点:深层理解《孔孟论学》之内蕴,并能学以致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历经千年而不朽。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孟论学》2、交流查阅的孔子、孟子及《论语》《孟子》的资料。1、进入学习情境。2、交流查阅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导入本课孔孟关于学习的论述。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朗读示范。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激励学生熟读成诵。1、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3、以诵读、同桌互背,小组竞赛的方式熟读成诵。通过诵读、同桌互背、小组竞赛、小组互难等形式让学生沉浸文本。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来相结合落实重点词义。(立、惑、逾、罔、殆、篑、覆、或、暴、弈、数、援、杵、不耻下问、一暴十寒、专心致志)理解。教师不必强求学生的回答完美,重在有所“悟”。四、深入理解体验反思1、文章分别从什么角度谈学习之道?2、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体会。学生交流,教师点拨。2、通过具体举例,深入理解文章所阐述的内蕴。通过举例,使本文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力求内化,学以致用。五、课堂小结引导学习孔子、孟子各自的语言特色孔子的: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哲理性强,格言警句多,发人深思。孟子:善于作形象的类比,逻辑性强,形象性强,富有说服力。比较异同,加深理解六、布置作业巩固拓展1、背诵孔子论学四则。2、搜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1、背诵积累。2、搜集,交流。注重积累,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