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四)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答题纸两部分。试题卷分为两大项,共20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和思想品德共计100分钟。请合理分配时间。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17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若要实地考察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遗址,应到()A.云南省元谋人遗址B.浙江省河姆渡遗址C.陕西省半坡遗址D.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A.洛阳B.成都C.长安D.酒泉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选项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游4.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甲骨文②小篆③金文④隶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5.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公元前5世纪时,中国和古代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程度的是()A.百家争鸣B.科技发展C.军事外交D.民主政治7.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当时新青年标准的是()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B.出国留学的青年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D.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9.毛泽东说: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这里的“新局面”是指()A.北伐战争的开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D.解放战争的开始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农业合作化③土地改革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①秦朝——行省制度②汉朝——建立三省六部制③秦朝——建立郡县制④汉朝——建立刺史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1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下列历史史实发生在宋朝的是()①社会生活丰富多彩②经济重心移到南方③出现瓦肆等娱乐场所④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得到强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C.近代化的进步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4.《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A.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B.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C.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D.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度15.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D.提出相对论创造了火车机车16.有学者称:20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遇”。罗斯福新政的“机遇”是()A.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D.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17.2016年杭州G20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该主题反映了()①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