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求高效节时有妙法——践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一得如皋市外国语学校仇玉洁常听老师们抱怨课堂时间不够用,检测反馈来不及完成。更有甚者,三个活动才进行了两个,下课铃就响了。针对课堂时间“不够用”,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提高课堂效率的“节时”大行动。节时行动一:课前预习抓质量。虽然每个老师都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学生预习质量的高低却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笔者在布置学生预习时,经常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②熟读并识记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③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除这三点共性要求外,有时还会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样预习后,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在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变长时间的课文朗读练习为课文朗读检查或比赛;略去“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做上段落标记”等课前早已做过事情;仅对疑难的词语进行交流解决,生字新词可抽读、抽默;课文主要内容课前已思考过,不需长时间进行小组讨论,2—3个学生展示,其余及时补充完善即可。如此,不仅检查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提高预习质量,而且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节时行动二:阅读要求抓要点。实施“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已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我们高年级的同学早就应该变成自动化。可不少老师还在给学生反复强调每一个活动的要求。笔者认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活动要求,并抓住要点:快速默读活动要求,弄清这个活动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怎么做?(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交流),不能将宝贵的时间磨蹭在阅读活动要求上。节时行动三:合作学习抓效率。课堂上,不少老师常说的那句话是“某某小组已讨论完毕,我们就请他们小组先来展示。”可想而知,不少小组未能讨论完毕。是老师给的时间不充足吗?我看未必!我们教师只要深入到一两个小组去听听就会发现,不少小组不会合作学习,看似讨论得激烈,其实是你一言,我一语,有时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话题不知扯到哪里去了。因此,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长要把握方向,掌握流程;组员发言要有序,补充、质疑要及时。另外,要让学生有时间的概念,如给5分钟讨论时间那就是5分钟,时间到了,没能完成任务的小组要反思在哪个环节上浪费了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学会合作学习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