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学科语文班级五(5)执笔人吴海峰执教时间年月日课题变化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7个,写字11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写摘录笔记。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我”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夫人高尚美好的心灵。3、练习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练习通过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我”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夫人高尚美好的心灵。教学难点练习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练习通过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具准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朗读。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导入、质疑。你们发现了吗?这位原先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的人,后来能从容走上舞台,演奏出悦耳的小提琴曲了。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走近一位可敬的老人——唯一的听众。3、释题:释词:什么是“唯一”?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4、过渡: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初读课文,解决疑问: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自学字词。3、交流生字词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5、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由“音乐白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的事。)四、走近老人,感悟内心。过渡:唯一的听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年轻人把她视为自己唯一的听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入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请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老人的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学生自学批注)2、交流品读:修改意见教学过程品味老人语言:(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师点拨: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你觉得年青人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关心、鼓励、安慰……)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师小结学法:抓住老人的语言,设身处地的揣摩人物的内心,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文中还有其他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吗?(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师点拨:年轻人明明拉的不好,老人却夸赞他,老人明明耳聪目明却谎称自己耳聋,如果你是这位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生谈)】小结学法:站在老人角度,及老人所及,想老人所想,读书就应该这样。(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主动做听众,也巧妙地督促我能坚持不懈地练琴。)——多么悄无声息的帮助,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点拨:主动要求做听众,而且是在每天清晨,你又感受到什么?每天早晨都去,想象一下,这都会是怎样的早晨呢?(生想象——指导朗读)】小结学法: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去浮想联翩,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会有更深的感悟。(4)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刻苦练习。)【师点拨:老人都感受到了什么?仅仅是感受到了音乐吗?(生想象——指导朗读。)】3、小结:刚才同学们抓住老人如诗般的语言,揣摩她丰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老人那美好善良的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在平时写作中,我们也要细致刻画人物语言,展示人物内心。4、揣摩老人神态:找出老人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A、“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B、“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C、“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拓展想像:老人的目光是平静的,它的内心却是不平静的,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你的语言提示,展开想象,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A、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琴声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B、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C、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