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教案设计|Excellentteachingplan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教师学科教案[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Excellentteachingplan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乡愁》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3、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乡爱国之情。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难点:体会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知识链接:《乡愁》是一首抒写思乡愁绪的诗,体现了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学习过程:一、走近乡愁同学们,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在住校的日子里,你们会想家吗?(略)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略)这种思今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乡愁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抒写自己的乡愁,那么大家读过哪些描写乡愁的诗句呢?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宋之问《度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宋·辛弃疾《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南唐·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师:其实我们不必一味地在唐诗宋词里苦苦寻觅,千回百转。单是我们课本上的一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思乡有恋土所带来的惆怅与美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世界的呼唤。(板书作者课题)二、走近作者倾听乡愁1、会晤作者及作品余光中(1928~)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精品教学教案设计|Excellentteachingplan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作。主要诗作《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2、拓展背景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余光中去台湾时年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70年代初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经历时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近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他还说:“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3、播放《乡愁四韵》4、吟诵乡愁诵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最古老也最有效的方法。苏东坡曾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诗句;宋代理学家朱熹亦有“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名句。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朗读呢?(本诗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愁,应该用深沉、哀婉的语调来读,所以朗读时的速度是缓慢的。)读诗原来“入情才能入境”,还应该把握好诗歌的节奏..、重音..,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达出诗人忧郁而深沉的感情。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