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讲王宝霞近年来,将等腰三角形和函数结合在一起的中考题经常出现,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对此特别归纳如下:1、直角坐标系与等腰三角形例1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C的坐标分别为A(-2,0),C(0,),在坐标平面xOy内是否存在点M,使AC为等腰三角形ACM的一边,且底角为30°,若存在,请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分析:已知点A、C的坐标,即△AOC确定。又AC=4,∠AOC=30°,∠CAO=60°由AC为等腰三角形ACM的一边知AC既可以是腰,又可以是底边。①当AC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可求得M坐标:,。②当AC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时,可求得M坐标为。所以,存在六个符合要求的点M:,,。2、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例2如图2,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若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切于点C,求C点坐标。(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2分析:(1)略;(2)由一次函数求出交点A、B的坐标A(,0),B(0,2),所以AB=4,∠OAB=30°,∠ABO=60°。①当AB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P1、P2,得(,0),(,0);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P3,得P3(,0)。②当AB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时,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P4,利用∠OAB=30°,AB=4,求出AP4,由,得。所以,综上知P点坐标为3、反比例函数与等腰三角形例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一次函数经过点(a,b)和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点A在第一象限,且同时在两个函数图象上,求点A坐标;(3)利用结果2,请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于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3分析:(1);(2)(3)A(1,1),O(0,0),所以。①当OA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以A为圆心,AO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P1,其坐标P1(2,0);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P2、P3,则②当OA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作线段AO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P4,如图3所示,∠AOP4=45°,,所以,即P4(1,0),故满足题设条件的点有四个P1(2,0),,P4(1,0)。4、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例4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抛物线的顶点P到x轴的距离是4,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O、M两点,OM=4,矩形ABCD的边BC在线段OM上,点A、D在抛物线上,(1)请写出P、M两点的坐标,并求出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矩形ABCD的周长为L,求L的最大值。(3)连接OP、PM,则△PMO为等腰三角形,请判断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Q(除点M外),使得△OPQ也是等腰三角形,简要说明理由。图4分析:(1)略;(2)略;(3)由于已知点O(0,0),P(2,4),故线段OP惟一确定。本小题只需回答存在及理由,并不需求出Q点坐标。理由:作OP的中垂线一定能与抛物线相交,或以P点为圆心,以OP为半径画弧也能与抛物线相交。综上可知,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一般都已知其中两点的坐标,所以一条边已惟一确定,接下来可以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这条边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分别以已知两点为圆心,这条边的长度为半径画弧,求出第三个点的坐标;②这条边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时,作这条边的垂直平分线,求出第三个点坐标。练习:1、已知直线和,若其交点在第四象限内。(1)求k的取值范围;(2)若k为非负整数,点A(2,0),点P在直线上,求使△PAO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A(2,-1),直线y=-x+1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2,3)。(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B作BC//x轴,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C,求线段BC的长;(3)在直线AB上找出点M,使△BCM为等腰三角形,并写出点M的坐标。答案:1、(1);(2)(1,)或(2,-2)或2、(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