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说课代继坤一、说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功能。1、结合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学会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2、初步学会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3、发现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4、通过把解分式方程转化为解整式方程的过程,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3、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二、说教材分析与处理《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第16章第3节第1课时的内容。学生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已经比较熟悉。分式方程在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随着问题复杂性的增加,这种认识水平的提高,是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后面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数学的后续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铺垫作用。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提高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欲速则不达。新大纲明确指出:“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问题发现法、启发引导法进行教学。鼓励、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探究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大胆地提出问题,并收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四、说学法指导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动手实践巩固新知的方法进行。五、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1、复习分式和方程的概念;2、提问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二)自学指导(8分钟后进行检测)1、什么是分式方程?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具体做法是什么?3、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4、最后求出的未知数一定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吗?为什么?5、什么是分式方程的增根?6、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是什么?7、分式方程解法步骤。8、看懂课本例题。9、尝试完成课后练习题。(三)精讲详解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精讲,着重突出以下方面:1、基本思路,具体做法2、增根产生的原因3、解法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4、解方程(四)课堂训练1、上台板演2、课堂作业3、推荐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五、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遵循言简意赅,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