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西夏八小李修林2017.4《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2、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技能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品质。2、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情感目标:1、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在四人小组内交流。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引导:(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哪位同学大声读出来?(2)指名回答。(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4、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A、在这之前,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B、后来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C、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2、指名回答。4、师: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三、学生交流: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2)指名回答。(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2)指名读,全班读。(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2)指名回答。(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过渡: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四、学习晏子反击: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2、指名回答。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4、生: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