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3.010D09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XXXXX—2011井巷揭煤设计编制规范DesignCompilingRegulationsofCoalUncoveringinminepassageway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2011-XX-XX发布2011-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发布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提出。本标准由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井巷揭煤设计编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巷揭煤设计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巷揭煤设计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3设计要求3.1凡属下列条件之一者应编制井巷揭煤设计:a)井巷揭穿厚度≥0.3m的突出煤层;b)新水平、新采区首次揭穿厚度≥0.3m的煤层;c)井巷揭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规定按突出煤层管理的煤层。3.2井巷揭煤设计应依据井巷工程设计、揭煤地质说明书等资料编制,设计内容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3.3层间距在20m及以内的煤层群,应编制井巷联合揭煤设计;大于20m的应分别编制井巷揭煤设计。3.4揭煤设计应在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30m前完成;若新开井巷工程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不足30m时,揭煤设计应在开工前完成。揭煤设计应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4设计内容4.1概述4.1.1地质简况揭煤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简况。4.1.2工程简况井巷工程施工工艺、用途、标高、方位、断面形状、支护方式、迎头位置、测点控制、周边开采关系(包括煤柱、采空、地面钻孔)、采掘活动及通风系统等。4.1.3瓦斯参数参照构造单元内及相邻区域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涌出量、突出区域划分,历史上瓦斯突出的基本情况,预计揭煤处的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初步评价揭煤区域的突出危险性。4.1.4揭煤工序设计揭煤防突工序及每道工序的施工组织安排,附防突工序流程图。4.2揭煤设计4.2.1地质前探4.2.1.1前探钻孔a)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前,构造复杂带20m前也应施工;b)前探孔数量每处≥2个,构造复杂带适当增加钻孔,并标注编号;c)明确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预计见煤深度、止煤深度、终孔深度、控制范围;d)明确取芯和测斜要求;e)地质前探钻孔可兼作瓦斯压力测定钻孔。4.2.1.2物探措施可选用地震、电磁法等综合物探手段,辅助超前探测前方地质异常。4.2.2瓦斯参数测定a)测定位置: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m前;b)测定钻孔数量≥3个,并标注编号;c)明确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终孔深度、终孔点控制范围;d)明确取样数量、测定内容;e)明确测定方法、封孔工艺。4.2.3揭煤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4.2.3.1区域划分属突出危险区的,直接认定为突出危险区揭煤。4.2.3.2区域划分属无突出危险区的或非突出煤层首次揭煤的,应在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m前,进行预测,预测同时采用实测瓦斯压力P和瓦斯含量W,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认定为突出危险区揭煤:a)瓦斯含量或瓦斯压力大于该煤层突出指标临界值的;b)未确定突出指标临界值的,瓦斯压力P≥0.74MPa或瓦斯含量W≥8m3/t;c)前探、预测等各类钻孔施工过程中有顶钻、喷孔等动力现象。4.2.4区域防治突出措施4.2.4.1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m前实施区域防突措施。4.2.4.2区域预抽消突措施应明确以下内容:a)钻孔控制范围,布孔方式,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终孔深度、孔底间距,封孔工艺;b)瓦斯抽采系统、预抽量、预抽率;c)采用增透措施时,应明确具体施工工艺。4.2.4.3其它区域防突措施。4.2.5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2.5.1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孔≥4个,并明确钻孔控制范围,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终孔深度。4.2.5.2应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明确效果检验方法和指标。4.2.5.3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突出危险时,应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