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七章《力》第一节《弹力》教学设计青石岭学校丁铁军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与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宗旨,力求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形成创造思维能力。活动均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交流”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教材分析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压强、浮力、功、机械能、杠杆、滑轮、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同时它又是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课程标准将它纳入教学内容。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也适应了探究式教学,初步形成了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弹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3、通过制作,探究学习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6价值观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探究弹簧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使用方法。教学资源教具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橡皮泥、乒乓球、气球、弹簧、小车等学具直尺、弹簧、硬纸板、钩码若干、头发、橡皮泥、乒乓球、气球等。教法与学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撑杆跳高、跳板跳水、蹦床、蹦极、射箭、打篮球、踢足球等引导:跳板跳水、撑杆跳高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观看,感悟思考,交流感受力与美的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出疑问,进步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3/6探究活动■■探究弹力的产生一、弹性与塑性活动:你能使桌面上的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直尺、橡皮泥、气球、纸、钢尺等发生形变吗?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与分类吗?归纳弹性、塑性并板书。二、弹力观察、触摸、把玩等活动感知这些物体的特性。体验、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由直观到抽象,从亲身的体验及身边的现象中归纳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4/6活动:小时候同学们都玩过弹弓,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呢?弹弓为什么能将粉笔头弹出去呢?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又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塑性呢?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