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中小学减负的问题及对策VIP免费

浅谈中小学减负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1/3
浅谈中小学减负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2/3
浅谈中小学减负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3/3
浅谈初中生减负的问题及对策丰富课余生活,有效减轻初中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摘要: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这些年各地中小学减负的情况来看,人们对减负各持己见,看法不一。要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首先就必须真正弄清楚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客观全面地分析这些原因。本文将对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剖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关键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对策据人民网2015年10月24日新闻,《2015年教师评价新课改的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不足三成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高达73%的受调查教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科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学难度加大”,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31%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在促进素质教育方面效果“不明显”,仅有8.5%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对学生负担有所减轻。1、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1.1教育评价体制不完善许多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在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效果时,往往把升学率做为衡量的主要指标,学校也只好通过各种方法督促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没有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课改的一切理念与目标最终将会落空。杨东平认为,新课改实施为时尚短,其效果也只在近年的高考中有体现,此前的考试制度依然是“拿分数说话”,课改效果自然不能体现。河南等几省近年来试行的学业水平测试,能够在高考成绩基础之上为高校提供学生平时成绩、表现等信息供参考至少对于高考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大体清晰的方向。1.2管理阶层受利益驱动有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为自身小团体的利益,动用手中职权,强行要求下属所管学校订阅各种各样的资料,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其他相关部门,如新华书店等,也在打学生的主意,在购买教材时,硬性搭配其他的书籍,否则就不卖给学生教材。另外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升学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对学校的评估成绩,同时也影响到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师为职称晋升或得到奖励尽可能地加班加点,通过各种形式搜集试题、辅导材料搞题海战术,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超负荷,学校领导为提高学校声誉也乐于督促教师加压学生。1.3社会舆论导向不正确大众媒介在报道某校、某师工作业绩时,往往先入为主突出某校、某师的中考或者高考升学率。这种舆论的影响已使人们习惯于以分数论学生的高低、以分数论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水平的高低。分数第一的观念已经根植于我国民众的头脑之中了,以致在人际传播中,人们也爱相互比较子女考分的高低。我国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依旧影响着人们,学生家长仍视学生能升上学为极高荣耀。1.4社会阶层分配不合理可以说,就业的压力,生存竞争的压力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最根本的原因之所在。在现实情况下,城乡差别依旧存在,为进入一个理想生活环境或者某个生存保险系数更大的阶层,社会中较为低下的阶层人群就会要求子女认真地学、拼命地1学,只有分数上去了,才有可能实现“鲤鱼跳龙门”的可能。一些学生既使学校、教师不给予压力,这些学生也会自我寻求压力,自我加重课业负担,追求考试的高分数。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指出:“学生‘负担重’是表面现象,实质是竞争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直接造成学生负担过重”。2、解决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对策2.1转变教育观念要彻底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社会上一些家长、校长和教师观念还比较陈旧,仍习惯于“为应试而教”的一套做法,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减负”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意义。因此很有必要在全国范围的教育系统内进行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教育部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切实下发和解读“减负”的文件与精神,使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和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教育思想有个根本性的转变,确立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减负”的重要性指导学校的“减负”工作。2.2抓好课堂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从表面上看,减负是为了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实际上是为学生展示天赋才能、学习生活的乐趣、健康发展而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高效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中小学减负的问题及对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