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楚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情况汇报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直接关系到全乡经济的发展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就是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县2010—2020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通知下达后,按照相关要求,就我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乡在注重培育的思想指导下,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培养一支有一技之长、懂科学、会技术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目前,全乡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944人,其中,种植能手105人,养殖能手112人,加工能手19人,农村经纪人117人,农机作业能手89人运输能手59人,建筑能手153人,服务能手19人,农村企业经营人才35人,农村经济人73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带头人15人,农村文艺类人才26人,优秀村干部23人,外出务工人才73人,创造型人才7人。在全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党员235人,占总数的24.8%。35岁以下323人,占总数的34.2%。36--45岁312人,占总数的33%。46岁以上309人,占总数的32.7%。大学本科学历的3人,占总数的3.1‰。大专学历的5人,占总数的5.2‰。中专及以下936人,占总数的99.1%。被评为省市县乡拔尖人才的有3人。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在加快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来看,我乡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与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数量和素质存在较大差距。从当前农村实用人才文化水平看,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处于中文化以下,虽然不断开展科普活动,但由于知识更新太快,很多农业问题没有更加专业的人才引进,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科研项目很难得到推广、实施,难以适应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二)人才流失严重。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从根本上讲,现有的农村教育是在为城市培训高素质人才,现在通过职业技术学校培训的人才都选择了到外地打工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制约人才队伍建设,"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由于在经济收入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农村的年轻人很多都到城市工作,留在当地的所剩无几,农村实用人才流失严重。(三)管理服务不到位。当前,我乡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农村实用人才问题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缺乏规划,统筹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较差,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在培训、人员、经费保障方面均显不足,对其管理的思路、办法和方式滞后,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还处于比较松散的状况。虽然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提供服务少,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服务也相对滞。(四)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不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乡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不高,绝大多数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且从事专业杂乱,技术种类繁多,培训专业的设置很难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要,致使对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农业技术等方面培训力度仍不够大,经费仍不够多。(五)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及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三、主要对策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是一个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他们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较好地适应本地经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