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领会本序言的独特写法,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深刻的哲理。(二)训练学生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的内容的解释能力。(三)培养学生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能力。二、难点、重点分析(一)《<宽容>序言》采用寓言故事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析:序言,一般是介绍,推荐某一著作,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目的和写作过程,有时也交代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帮助读者理解著作。这篇序言的写法很有特点,好像是散文诗,又像是哲理性散文。作者以巨大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典型形象地概括了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读着序言,我们仿佛看到了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最后被教廷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的布鲁诺;看到了肉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但仍坚持真理的意志毫不动摇的伽利略。房龙的序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房龙的这种寓言故事的写法,还增强了序言的可读性,正如郁达夫所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的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二)“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一句,对揭示文意有什么作用?课文句句含蓄隽永,但唯有这一句应特别值得注意,因为抓住了它,也就把握了文意,把握了中心。由于受认识的局限,人们接受真理总要有一个过程,加上顽固旧势力的镇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我们往往是无法接受的;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这正是这句话要告诉我们的内涵。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房龙和《宽容》。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为青年读者所喜爱。他的著作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也有过深刻影响。《宽容》,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房龙在这本书中,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课文就是这本书的序言。(二)情节结构。1.各小节大意。第1小节:写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第2小节:写一个敢于离开山脚的漫游者,回到了山谷。第3小节:写漫游者讲述山那边的新鲜奇妙的景象,写他愿意带领大家奔向那幸福的远方。第4小节:写守旧老人以旧的律法,煽动大家杀死了漫游者。第5小节:写无知山谷爆发特大干旱,饥民遍野。第6小节:写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第7小节:写终于爆发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第8小节:写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新世界的绿色牧场,又过着幸福的生活。写人们意识到杀死漫游者是个错误,感到内疚。第9小节:写人们立碑纪念先驱者。第10小节:写作者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2.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第二部分(第2~4小节):写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第三部分(第5~9小节):写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进入新的世界,又过上幸福的生活,并纪念先驱者。第四部分(第10小节):写作者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三)内容分析。1.重要语句的分析。这篇序言跟一般序言不同,它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写法,因此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阐发及对含蓄内容的解释就觉得很重要。(1)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走向衰落。“小溪”“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的发展非常缓慢。(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为什么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一定是屈服和失败呢?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