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XX省“十五”时期首都信息化发展规划(首都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工作组)二OO一年四月序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确立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首都信息化是发挥首都人才、技术和信息的资源优势,加快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推进首都经济发展,加速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首都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急迫需要和重要选择。首都信息化是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国家确立的信息化建设方针、原则和总体规划,立足首都,发挥中央、地方各自的优势,条块结合、联合共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速推进首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的时代,信息化是北京面向21世纪和信息社会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是首都发展的新动力和新主题。首都信息化的战略口号和奋斗目标是建设"数字北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发展以知识经济为内涵的首都经济,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首都信息化的重要定位。通过"九五"期间的建设,首都信息化已经取得了重要的建设成就。"十五"将在"九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抓住第1页共27页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推动首都信息化向着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朝着建设"数字北京"的目标迈进,继续保持首都在全国信息化的领先地位。一、现状与形势(一)“九五”的回顾“九五”期间,是XX省贯彻国家确立的信息化建设二十四字方针,按照信息化六要素积极探索首都信息化发展之路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首都信息化1998-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信息化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居全国之首;信息化意识已逐渐树立,信息化工作已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得到空前重视;全面完成了"九五"的各项计划指标。“九五”期间,首都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城市宽带骨干网络和接入网络基本覆盖全市,电信、广电及各类互联网络的发展为首都信息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全市公用的信息基础设施--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政务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央在京及市属部门的各类数据库相继建成。信息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人计算机迅速进入家庭,每百户pc机拥有数达到23.5台;家庭电视机平均每户1.5台;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16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439万户,普及率达到50.8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6万户,普及率达到24%;全市因特网用户为308万,占全市常住人口28%。"九五"信息化的推进,使一批重大信息应用工程实施并完成,推动了政务公开,强化了现代化城市管理功能。"首都之窗"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涵盖人大、政协、市委、市政府的统一的市国家机关网站,面向百姓的信息服务内容受到群众欢迎;全市公用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首都电子商城建成,初步解决了电子商务涉及的ca认证、安全配置、支付平台、物流配送、网络平台、法律环境、协同工作体系等关键环节,为面向国内外的电子商务提供了支撑环境;科教网的开通为全市科技信息交流、科技普及、成果发布、远程教育等创造了良第2页共27页好环境;数字绿化隔离带一期工程完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中的医疗保险子系统已经试运行,XX省民卡已试点发放;银行卡工程已全市联网;市政交通一卡通已启动建设;城八区社区服务网络及呼叫中心已经建成,一批信息化小区已发挥了示范作用。除此以外,信息化软环境支撑体系开始形成,《首都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指南》、《首都信息化标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