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小组成员:张玉惠;马青学号:215108079;215108080制作者:张玉惠目录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二、社会建构主义流派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四、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启示五、社会建构主义的价值六、社会建构主义的心理学意义七、缺陷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于建构性的认识论,在当代哲学思潮和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相互融合中逐渐发展起来,并演化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当代哲学思潮为社会建构主义提供哲学基础影响社会建构主义的当代哲学思潮较多,催生并推动社会建构主义发展的哲学思潮主要有三股:一是以波普尔为首的科学哲学,二是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三是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核心的观点: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要求去掉本质和必然。(二)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成为社会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奠基石维果茨基(LevVygotsky,1896-1934)是苏俄心理科学的主要奠基者,其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心理发展理论为社会建构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被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的鼻祖。二、社会建构主义流派正如建构主义强调自我的建构,西方学者在研究和发展社会建构主义的同时,对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如以英国的所罗门(JoanSolomon)为代表的社会性建构主义;以杰根(KJGergen)为代表的社会建构论;以沃茨奇(JVWertsch)和鲍尔斯费尔德(HBauersfeld)为代表的社会文化认知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是共同点在于:反对客观主义,强调主客体间的互动,认为社会建构主义就是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各类工具和符号中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与社会的协商,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社会建构主义的否定性主张(1)反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2)反本质主义。(3)反基础主义。(4)反个体主义。2、社会建构主义的肯定性主张(1)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现实的“映象”“表征”或“表象”,建构是社会的建构,而不是个体的建构。(2)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建构的结果。(3)语言并非是具有确定意义的透明的媒介,也并非是表达思维内容的中性工具,相反,语言是先在的,规定了思维的方式,为思维提供了基础。(4)没有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普遍性知识,我们对于心理现象的理解是受时间、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制约的,换句话说,知识是相对的,其正确与否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相对于具体的历史和文化。(5)心理学家应该关注话语的作用。话语分析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社会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一)知识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二)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三)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四、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启示(一)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eduuction)模式(二)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模式(三)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Inseduuction)模式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抛锚式教学遵循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一是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二是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抛锚式教学的方法主要有:搭建脚手架、镶嵌式教学、主动学习、开发学生指导者等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