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两新党建新局面报告截止**年底,XX县区共有“两新”组织1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gdp约占全区总量的53.6%。为适应“两新”组织迅猛发展的形势,我们努力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工作措施,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61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有3名以上党员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100%,开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一、创新组织设置,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第一,实行企业单建。针对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业态相对稳定的“两新”组织,我们着眼于“树立样板、典型示范”,通过上门沟通、现场会引导、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建工作在提升企业形象、凝聚员工群众、助推企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争取业主支持单独建立党组织。目前,全区36家有3名以上党员的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均单独组建了党的组织,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党组织应建组建率达100%。第二,实行区域统建。针对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着眼于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实行区域统建,着力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近年来,我区以村、社区、物管公司和主管部门为依托,在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商务楼宇、工业园区等“两新”组织集中的地方建立联合党组织,对区域内所有未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和服务。八桥镇党委成立民营企业联合党总支,将桥梓塘村双山片区相对集中的40个非公企业纳入统一管理,明确2名党务工作者主要负责这一片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了对该区域92名非公企业党员的有效管理。目前,全区共建立区域性党组织16个,其中园区党组织3个、楼宇党组织5个、市场党组织8个。第三,实行异地托建。针对部分流出区外的“两新”组织,我们按照“属地组建、双边共管”的原则,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依托当地的行业部门党组织代管,切实解决党员教育、第1页共3页管理和服务不便的难题,真正做到“两新”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年底,我区主动与福建东南造船厂党委沟通,成立了我区第一家外出流动企业四海造船厂党支部,委托福建东南造船厂党委负责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目前,全区共建立异地党组织6个。二、创新活动载体,确保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充分发挥第一,设立“党员示范岗”。在“两新”组织中普遍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亮出身份、挂牌上岗,鞭策党员时时处处体现先进性。重庆秋田公司党委结合“党员示范岗”活动的实施,创建党员“看板管理”模式,让公司全体党员在岗时佩戴“中共党员”红牌,在“看板”上将党员名册标上红色,将党员的工作目标、生产业绩等进行公开,让每名党员成为员工的样板,真正使党员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该公司党员邱川海利用业余时间改造内园磨床等加工工艺,为企业创造价值80余万元。党员杨正洪改进内磨工件夹头,每年为公司增收20余万元。公司业主主动提出,党委开展活动经费实报实销,公司在招工时党员优先、在提拔时党员优先、在解决待遇时党员优先。第二,组建“党员攻关组”。普遍开展了“党员攻关组”攻坚克难活动,组织党员攻克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题,有效展示了党员的先进形象。**年,重庆南方漆业公司因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濒临倒闭。危难之际,公司党支部成立了由5名党员组成的“党员销售组”,外出疏通销售渠道,使公司扭亏为盈。重庆小南海水泥厂党支部通过组织6名党员组成“科技攻关组”,成功地开发了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平均每年为企业创效近100万元,培植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创动力。去年以来,全区“两新”党组织围绕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开展各类攻关活动100余次,改进技术60余项,创新成果10项,为企业增效800多万元。第三,建立“党员义工制”。大力倡导党员积极开展公益性、社会性、服务性活动,建立党员义工服务制度,确保每名党员每年至少为群众提供16小时的义务服务。党组织将党员义工服务情况作为党员年度评议、评优评先和工作激励的重要依第2页共3页据,确保党员义工服务“全覆盖”,以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耀感和责任感。三、创新保障机制,确保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