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羧酸》过关训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跟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B.乙酸具有氧化性,能跟钠反应放出H2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解析】:乙酸分子中的碳氧双键比较稳定,一般不易与溴水、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2.下列物质中,既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又可与Na2CO3溶液反应的是(B)A.乙酸B.甲酸C.苯甲酸D.乙醛【解析】:满足题意的有机物应同时含有—CHO和—COOH,乙酸和苯甲酸只能溶解Cu(OH)2(酸碱中和反应),而共热时不会产生红色沉淀,乙醛不与Na2CO3溶液反应。HCOOH分子中既有—CHO,又有—COOH。故正确答案为B。3.1mol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LCO2(标准状况),则X的分子式是(D)A.C5H10O4B.C4H8O4C.C3H6O4D.C2H2O4【解析】:1mol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LCO2(标准状况),说明X中含有2个—COOH,饱和的二元羧酸的通式为CnH2n-2O4,当为不饱和的二元羧酸时,H原子个数小于2n-2,符合此通式的只有D项。4.为了证明甲酸溶液中混有甲醛,正确的实验操作是(C)A.加入硝酸银溶液,在水浴中加热B.加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C.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蒸馏,用馏出液进行银镜反应实验D.先蒸馏,然后对馏出液进行银镜反应实验【解析】:甲酸()与甲醛()都含有醛基(),因此二者均可发生银镜反应,均能与新制的Cu(OH)2共热反应,产生红色沉淀。因此A、D两项操作均不正确。与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是甲酸,只能检测出含有甲酸,不能证明是否含有甲醛,C项错误。可先加入NaOH溶液,使甲酸转化为高沸点的钠盐,再进行检验。5.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10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57g,还回收了未反应的A1.8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与下列数值中最接近的是(B)A.88B.102C.116D.196【解析】:一元酸、醇发生酯化反应,酸、醇、酯物质的量的比为111。反应的A为10g-1.8g=8.2g,8.2MA=11.57MA+60-18[60为M(乙酸),18为M(H2O)],M=102。6.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下列物质,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D)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2-丁醇⑤酸性KMnO4溶液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氯化氢、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分子中的—COOH与Na2CO3反应生成CO2,与2-丁醇可发生酯化反应。7.在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标出了其分子中的不同的键。将阿司匹林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发生反应时断键的位置是(D)A.①④B.②⑤C.③④D.②⑥【解析】:⑥处发生NaOH与—COOH的中和反应,②处是酯在NaOH溶液中的水解。8.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下列有关A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A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3B.A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3C.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D.A既能与羧酸反应,又能与醇反应【解析】:A中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三者均能与钠反应,故1molA能与3mol钠反应,A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A中的酚羟基、羧基中的羟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1molA能与2mol氢氧化钠反应,符合题意;C选项中A中的酚羟基、羧基中的羟基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A含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A含羧基,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9.樱桃是一种抗氧化的水果,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樱桃中含有一种羟基酸具有健脾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该羟基酸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通常条件下,该羟基酸可以发生取代、消去和加成反应C.该羟基酸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含1mol该羟基酸的溶液可与含3mol氢氧化钠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解析】:A项该羟基酸结构不对称,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项该羟基酸不能发生加成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