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一、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是鉴别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学习中药鉴定学的目的要求: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熟悉中药鉴定的程序了解中药鉴定的依据中药鉴定的主要任务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袓国药学遗产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规划规范化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真伪实指中药的品种,中药的优劣乃指中药的质量。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常见伪品的种类:掺伪品,混淆品,劣质品,代用品,人工合成品,培育品。造成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本草著作对药材形态论述过于简单;药材外形相似,造成错认错采;正品药材供不应求时,常有代替品出现;各地习惯不同而出现地方习用品种;医药脱节,药不对症;弄虚作假,以假乱真;药材别名、地方名多而含糊,且与植物名界限不清。伪品的三种来源: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的掺伪(杂)品。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同名异物土荆皮: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广东使用的“土槿皮”,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树皮(其花为广东常用中药水翁花)另一种“紫荆皮”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树皮(其果实余甘子《中国药典》收载)。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广东不习用《药典》收载的王不留行;而习用桑科植薜荔的隐头花序(或果)及花托(俗称果壳)作“王不留行”。应称为“广东王不留行”或“薜荔”。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干燥成熟种子。广东不习用,广东习用的天仙子,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或其变种大花水蓑衣的种子,应称为“南天仙子”。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的干燥根皮(俗称南五加)。广东少用或不习用,而广东习用的“五加皮”为同属植物藤五加(红毛五加)等的茎枝皮,习称“南五加”、“刺五加”、“川五加”,应称为“川五加”。注:《药典》收载的刺五加,为同属植物刺五加的根及根茎或茎,功效与五加皮不同。另《药典》还收载香加皮(有毒,俗称北五加),功效与五加皮相似,但植物来源不同。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广东不习用,而习用《药典》收载的蔷薇科植物委陵菜(广东曾称“北紫草”)作“白头翁”,应按《药典》名称更正,或暂加别名“广东白头翁”。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广东不习用,而习用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的带叶茎枝,别称“穿根藤”、“伸筋藤”。应称为“广东络石藤”或“穿根藤”。(注:某些地区或省区有用桑科植物薜荔和瓜藤作“络石藤”用,也应注意纠正。)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广东不习用,而习用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藤茎,应称为“广东海风藤”。绵马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广东少用。广东习用的“贯众”为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及同科植物苏铁蕨的根茎,应称为“广贯众”或分别称为“乌毛贯众”、“苏铁贯众”。侧柏叶~~商陆——南星~~紫花地丁——积实~~丝瓜络——南鹤虱~~……………………江南侧柏姜商陆虎掌南星广地丁粤积实粤丝瓜络华南鹤虱混淆品伪苍耳子:刺果甘草的果实(内果仁呈扁形,刺细长而直)。正品苍耳子全体有钩刺。东北苍耳子(蒙古苍耳子)果实较大,顶端两刺较粗、分离。伪山栀子:水栀子,又称大栀子,为大花栀子的干燥果实。与正品主要区别为果大,长圆形,棱高。据中检所张继老师口述:山栀子与水栀子在植物来源上并无区别,野生与栽培的关系,但水栀子只作工业无毒染料用。伪番泻叶:为夹竹桃科罗布麻叶。叶片大、颜色深、叶缘有细齿(有浅沟纹)。正品为等面叶,先端急尖,全缘,叶基不对称(豆科特征)。注:商品中常掺有泥沙增重。伪槐花:有洋槐花,区别为颜色稍白,单体雄蕊。正品颜色发黄,雄蕊二体(9+1)枚玳瑁:背甲呈瓦片状,中间厚,四周薄。伪品海龟的背甲镶嵌排列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