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活动中常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大家都知道在幼儿园教育纲要当中,健康领域是五大领域之首,由此也能够看出,健康领域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那么今天的讲座,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幼儿期是建立良好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展开幼儿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能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近几年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存有着一些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展开幼儿健康教育,提升幼儿健康教育的质量,针对以下几个问题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吃得好,睡得好,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但近些年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即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健康或疾病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持续互动的结果,任何一种因素都与其他因素相关且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就曾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合的健全状态,而不但仅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一个健康的幼儿,既应该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应该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常常会在一生中留下印记。很多有心理、行为问题的成人,究其原因常常能够追溯到童年时代,如在冷漠、甚至虐待中长大的儿童,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性格孤僻或暴躁,富于攻击性,被溺爱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爱劳动等。而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够形成很多好的行为习惯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园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没有心理健康档案,更没有幼儿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模糊不清。这个问题和心理健康看不见、摸不着、不好判断的特点相关,同时也和人们不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树立准确的健康观点,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所以,幼儿园应适当展开幼儿心理健康课程,根据幼儿的特点,向幼儿传授心理知识,培养幼儿的心理品质,协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状况,即时了解自己身上存有的心理问题,自觉地维护心理健康。幼儿园也有必要建立起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配置心理医生,而且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也要增强。要转变过去只重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的观点,一旦出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积极想办法解决。总来说之,我们不但要照顾幼儿的身,还要照顾幼儿的心。二、重安全,轻身体素质培养安全问题是幼儿园最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媒体报道很多幼儿园的安全事件,让很多幼儿园诚惶诚恐。安全第一是有道理的,但凡事过犹不及。比如,有些幼儿园怕出事,严禁幼儿活动。“少活动,少出事;不活动,不出事”。很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老师全部代劳,严格限制儿童的各种活动,剥夺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来提升自我保护水平的机会。结果,因孩子身体素质差、对危险事物缺乏防范水平而发生了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故。我国绝绝绝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有资料表明他们虽然在身高、体重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其心、肺等内脏功能却落后于身体的发育水平,这正是因为缺乏锻炼、过多保护、身体素质培养力度不够造成的。生命是脆弱的,幼儿的生命更是如此,但并不是说严格限制各种活动或过多呵护就意味着安全。我们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反应敏捷,相对来说磕碰就少一些。所以,幼儿园应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更好地保证幼儿安全。当然,我们应细致考虑安全问题,尽量排除不安全因素。三、重教师的施教过程,轻幼儿的反馈健康教育是一种双向的过程,不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