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VIP免费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_第1页
1/4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_第2页
2/4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_第3页
3/4
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内容:(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第2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课前准备:长征背景、陈赓简介、字词、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纪律、小黑板。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出倔强的意识。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生:长征途中,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而牺牲的故事。师:评价或小结(总结得很好,简单明了,表达清楚)4、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了解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二、新授课部分1、指明读第1自然段。(谁来读一下第1自然段?)师:评价(读得不错,请坐)2、究竟是怎样一件往事呢?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继续朗读下一自然段?(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师:①评价读得怎样,并注意纠正(读得很好,很有感情)②本段中有一个词语同时出现了两次,是哪个词语?生:“疲惫”〔师:板书疲惫(条件恶劣、艰苦)〕③第一个疲惫是谁疲惫?生:陈赓④第二个疲惫是谁疲惫?生:马⑤你是从哪儿看出他们都十分疲惫的?拿出铅笔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相关语句。⑥巡视⑦指名回答,评价是否准确。⑧简单小结:同学们找得很准确,长时间行军、常常忍饥挨饿、掉队、一步一步朝前走,多吃力呀!能不累吗?能不疲惫吗?⑨(指板书:“疲惫”)从这两个“疲惫”中你能体会出长征途中战士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吗?生:恶劣、艰苦、难以生存┈(师板书恶劣、艰苦)⑩在这样难以生存的恶劣条件下,陈赓遇见了谁?生:小红军4、那么陈赓第一眼看到的小红军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师: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②巡视③指名朗读(谁给大家读一下你找到的句子)④评价(非常准确,其他同学找到的句子和他一样吗)⑤现在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这部分内容。思考: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生:齐读课文⑥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不过十一二岁”说明他(年纪很小,和你们差不多一样大,正是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很饥饿,营养不良。)“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说明他(很寒冷,也说明长征的路上又苦又累,生存条件极其恶劣)。⑦总之,通过这段外貌描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孤独行走、饥寒交迫、疲惫虚弱的小红军。5、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红军,那么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想一想,可以同桌之间探讨一下。①生自由回答:师点拨②师小结:是呀,这么孤独,要是能有个半儿该多好呀。这么饥饿,要是能有口吃的该多好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要是能有匹马骑该多好呀!6、可是面对陈赓同志的帮助,我们文中的小红军是怎样做的呢?①请一名同学给大家朗读第4---10自然段。师:(板书倔强)并适时点拨指导。②指读“倔强”一词。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从这部分内容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小红军的倔强?(请看清要求后在进行学习)④小黑板出示:要解决的问题:你从课文4—10自然段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小红军的倔强?合作学习要求:1、自己先反复朗读,用铅笔画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语句。2、再到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3、小组内形成共识后,推选出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回答问题。⑤教师巡视指导⑥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师:根据回答板书:(强多了比一比等同伴拍了拍)(大约三组回答就可以了,其它小组同意他们的答案吗?)⑦刚才我们画出的这些语句,大多数都是对小红军哪些方面的描写呢?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思考一下?生:语言、动作的描写。师:可以举例引导⑧这些描写充分表现出小红军倔强的性格特点。以后我们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向本文的作者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好不好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