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例谈品德课堂VIP免费

例谈品德课堂_第1页
1/4
例谈品德课堂_第2页
2/4
例谈品德课堂_第3页
3/4
例谈《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2013年品德年会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今天参加年会的都是各个学校的品德骨干教师,所以让我在这里作经验交流可谓是“班门弄斧”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内容也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从“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的意义上讲,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学的场所,使游戏、电视和网络,使教师、家长和民众,以及儿童自己都成为品德教育者,只有这样让品德回归儿童生活才会真正实现。要实现有效的品德课堂教学活动,我觉得首先要让品德课堂走进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个方面发展的。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让课堂变得对学生有意义,这将有利于学生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学《我的家人》这一课,我与家长联系,邀请家长到学校来和学生一起活动,课堂伊始同学们都很兴奋激动,我顺势提问:你们看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哪些客人?想把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给大家吗?提出这个贴近生活的问题,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要介绍自己的家人,和带来的全家福照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中的趣事,先小组内介绍,推选出讲得最有趣的同学,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家长听的笑眯眯的还不时补充故事。通过回忆家庭生活中的趣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然后是亲子活动,我安排了两个小游戏,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孩子们体验到家庭的欢乐和幸福,学会关心尊敬父母。最后,让孩子们学会表达爱,跟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孩子们一句句感恩的话语、称赞的话语令我激动不已,我觉得这样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课后我布置一项作业,回家帮爸爸妈妈洗脚,并拍下照片。后来很多家长和我交流说孩子最近变的懂事了,知道帮大人干事了。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只享受被爱,1不知道去爱别人,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里,经常有类似的问题,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或感恩之类的教育,大部分孩子,几乎不知道父母生日,因为在家里,孩子的生日,才是大事。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里,有篇《两个小狮子》的课文,它讲述的是小狮子学本领的故事,教师把道理生动的传递给学生。但在家里,家长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不锻炼孩子,孩子只是一个纯粹消耗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只是单纯的问学生分数。理想就笑脸相迎,不理想就横眉冷对。加压、施暴,给孩子复仇埋下了隐患。我们一起来看两个案例:类似案例还很多。究竟谁之过?是父母不会教育,还是子女不会感恩?我想,究其根源还是我们教育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教育”这个词,许多人听来一下子就和学校联系起来,除专业人士外,大部分人都认为学校才是负责教育的。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我想,只要有生存的环境,就应该存在教育。因为我们要适应环境、我们要改变环境。家长教育简单、粗暴,教育疾风暴雨式。爱恨支配的情感教育模式,是导致子女由爱到很的根源。家长这个群体,家长这个角色,缺乏的是教育子女的方法。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对家长的再教育,因为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土壤。学校及教育部门也应像农民一样,既要果实,就要重视土壤的培植,也就是说对家长也要肩负起教育的责任。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例谈品德课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