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中爱护小动物,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思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学准备:组织学生继续搜集变色龙的相关资料。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图片并整理做成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走近变色龙,了解变色龙。刘梦熊先生在这篇课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师相机板书:发现端详放回二.品读课文(一)、发现变色龙(1——8自然段)通过上节课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我们了解到变色龙在外形上有哪些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怪)(二)、端详变色龙(9——15自然段)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便细细端详着。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端量打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9——1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2、学生读书,交流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9)捕食(10——12)变色(13——15)4、学习第9自然段外形①齐读9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全身——头——身躯)这些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记号。②是啊!看着这变色龙,真可以用第一部分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怪”。③渗透写作观察顺序同学们,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我们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啊?(渗透观察顺序::全身——头——身躯由整体到局部或者由前到后),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也紧紧扣住了它的特点(身体的颜色、嘴巴的形状等等)。5、合作学习第10——12自然段捕食①同桌齐读10——12自然段,然后一起讨论下面的问题:A、变色龙用什么器官来捕捉食物?(眼睛、舌头)了解它的这两个器官的特征。(每只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产生立体感,舌头长)。B、捕捉食物时速度快吗?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找一找,并在相关的词语下面做标记。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板书:快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6、自主学习第13——15自然段变色①自读第13——15自然段,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②想一想: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吗?让学生尝试着说说看,教师出示图片。③感受变色样式之多,板书:多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达我们的钦佩与赞叹!朗读句子:“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拓展①观察变色龙会不会变色,我们把它搬来弄去3次,它也乖乖的变了3次色,我不禁产生疑问,它为什么要不停地变色呢?②——为了保护自己,保护色是它的救命法宝!③——是变色龙的本能,每到新的环境,它都会迅速变色,以此来掩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④小结:原来变色龙可真不简单啊!本领高强啊!⑤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能像变色龙一样通过变色来保护自己呢?——章鱼⑥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小动物们为了保护自己还有别的救命法宝吗?——拟态(竹节虫、枯叶蝶)、装死(负鼠)、自切(壁虎)等等(三)、放回变色龙(16自然段)谜团一个个被解开了,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刚才,我们一起端详了它的样子又凶又怪;目睹它捕食又准又快;见证了它的变色又快又多。它的一切都那么神奇那么特别!你喜欢这条变色龙吗?作者他们也喜欢它,可最后还是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这是为什么呢?——变色龙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家,放它回家是对它最好的珍爱。)——是啊,珍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保护大自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必须做的。三、布置作业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