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十三五规划篇一:“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卫生改革与发展,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素质,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9。6号)、xx省卫生现代化建设纲要(2001~2020年)》、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xx市卫生强市建设要求,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年限为2019-2020年。一、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市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群众的健康状况得以明显改善,卫生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进一步彰显,为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反映人群主要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有了较大提升,一是孕产妇死亡率为1.94/10万,比“十一五”下降了4.86个十万分点;二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6‰,比“十一五”下降了3.25个千分点,三是2019年的全市人均期望寿命79.27岁,比2019年提高了2.28岁,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上收入国家水平。(二)医疗卫生体制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我市先后启动了卫生部的统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市、五县两区列为省农村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唯一试点市三个层次的改革试点。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为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努力开展统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建立第1页共4页健全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一个由政府引导、集体资助、居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协调发展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和新居民的“医保”全覆盖。全市合作医疗政策实行“十一个统一”(注1)[1],建立了筹资动态增长机制,从政策措施上确保到2019年全市合作医疗人均总筹资额在300元以上,筹资额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以上的目标,5年全市总筹集资金21.84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4.16亿元,政府投入比重从2019年的54.55%提高到2019年的64.53%。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从2019年的90.84%提高到2019年的97.97%,5年总补偿金额22.4亿元,累计有3003.25万人次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偿。对参保农民开展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工作,2019年开始的第三轮农民健康体检参检人数106.79万人次。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水平及住院补偿率、住院结报率、门诊结报率三项指标列全省前茅。二是着力开展农村卫生综合改革,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卫生的服务和管理。近年来我市明确了“3+x”改革的目标,即开展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性定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之间实行一体化管理;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两新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的“两同步一整合”。同时全市各地开展“一院多站”式、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医疗资源功能整合改革等“x”项目自选改革,在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和资源管理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三是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拟订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重点推进城乡统筹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投入的补偿机制、健全人才队伍培训和流动机制、建设卫生信息化5项改革任务,同步推进公立医院运行和监管机制等各项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增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三)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第2页共4页一是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和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日趋健全。到2019年全市有各类医疗机构总数1376家,其中:综合性医院25家,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10家,专科医院6家,妇幼保健院(所)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8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47个,设有床位的民营医疗机构有13家,基本形成了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县、乡、村三级网络齐全、覆盖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