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勒温),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修茨)。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期望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阶段。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段。二、选择题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A)。A、冯特B、梅奥C、莱维特D、勒温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B)A、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B)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1933D、20世纪60年代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A、骊斯洛B、弗罗德C、亚当斯D、费斯汀格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D)A、象征性交往理论B、群体动力学C、社会互动理论D、公平理论7、在诸多学科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哪门学科的联系最密切?(C)A、社会学B、行为科学C、社会心理学D、人类学8、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9、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B)。A、注意阶段B、接触阶段C、融入阶段D、终止阶段10、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B)A、冷漠阶段B、疏远阶段C、终止阶段D、分离阶段三、判断题1、在人际关系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2、夫妻关系不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3、梅奥对人际关系结构方面做了重要研究。(×)4、期望理论是亚当斯提出来的。(×)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6、人际关系受生产关系的制约。(√)7、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研究的对象,而意识形态的关系不是社会关系研究的范畴。(×)8、要研究人际关系,应该把人际关系放到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9、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10、人际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一、填空题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和(Y式传递)。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斯)。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型)。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纽科姆)。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和活动型。8、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家(梅奥)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的。9、霍桑实验包括四个分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10、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