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2.让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对实数进行分类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鼓励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寻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训练学生的多角度思维,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工作作准备。2、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能够在师评、生评、自评的影响下,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取于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来表示温度高低这一实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定义和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校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只是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只是。三、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丰富现实情境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好动,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学习的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并且对基础只是不够重视,因为容易造成对概念分析不清,把握不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五、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六、教具准备三角板、多媒体、PPT幻灯片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0,以及怎样来表示有理数,除了用数值来表示外,还可以用刻度来表示。2、让同学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例子是用刻度来表示数值的,从而引出温度计。3、让同学们回忆,温度计有些什么特征,通过分析温度计的特征——刻度均匀、有零刻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所有的有理数都表示在这样一条线上?然后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数轴。【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数轴.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数轴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二)探索新知识,讲授新课1.数轴的画法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要表示出所有的有理数,就需要一条能够两段无限延伸的直线)(2)在数轴上取一个点,表示0,命名为原点。原点讲直线分成了以原点为端点的两条射线,用这两条射线,分别来表示正数和负数,原点左边表示负数,右边表示正数。(3)把从原点向右的方向标为正方向。(4)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3.数轴的定义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这条直线包括了哪些元素,让学生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向学生提出问题:数轴上是不是都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计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数轴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