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模拟试题(最后一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2.考生在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及试卷的规定位置将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涂)正确。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4.考试结束,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0·十堰)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一项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射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的生活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2.(2010·宿州)杜鹃(花)与杜鹃(鸟)的结构层次相比,所少的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3.(2010·盐城)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在田间焚烧秸杆B.绿化美化环境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D.淘汰高耗能企业4.(2010·莱芜)有人构想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基因“嫁接”到人的基因组里,人就会象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了。实现这种构想的生物技术是()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技术D.细胞核移植技术5.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已知①和②是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5×;③和④是物镜,③的放大倍数是40×。在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时,下列那种组合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且视野最明亮?()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2010·潍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这一技术()A.可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B.可培育抗病毒的植物新品种C.可有目的地改变母体的某些性状D.从生殖类型来看属于有性生殖7.(2010·东营)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果实与生物学意义上的果实不完全相符。下列植物的结构中,属于生物学意义上的果实的一组是()A.葵花籽、玉米粒、小麦粒B.南瓜子、绿豆、板栗C.芝麻、西瓜、松子D.花生、杏仁、白果8.(2010·巢湖)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9.(2010·东营)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中有错误的是()A.卵→幼虫→蛹→成虫B.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C.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10.(2010·长春).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渐渐地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选项1234A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C植物体植物器官植物组织细胞D人体系统器官上皮组织肌肉组织于()A.防御行为B.社会行为C.先天性行为D.学习行为11.(2010·义乌)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12.(2010·广东)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会引起()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13.(2010·保定)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术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D。防风固沙.销纳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