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热学专题一物态变化中考真题再现(☞学用见P22)探究规律对接中考命题点1晶体的熔化特点(不常考)1.(2018·安徽第14题)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为80℃,即为该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min,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A、D项错误,B项正确;在第30min,该物质已经完全熔化,该物质处于液态,C项错误。命题点2物态变化辨识及吸放热判断(常考)2.(2017·安徽第3题)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3.(2017·安徽第11题)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4.(2016·安徽第3题)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5.(2015·安徽第11题)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B)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解析】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物态变化中的升华,A项正确;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时分子间距离增大,物质的内能增加,是吸热过程,B项错误;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物态变化中的凝华过程,C项正确;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D项正确。名师考点精讲(☞学用见P22~25)学思结合高效突破考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1)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①摄氏温标(t),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②热力学温标(T),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③两者数量关系:T=273.15+t。2.温度计(1)原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使用方法①估:测量前,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选:根据估计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和量程。③放: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④读: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3.常用温度计的比较分类实验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测温液体煤油、酒精等水银煤油、酒精等量程-20~110℃35~42℃-30~50℃分度值1℃0.1℃1℃特殊构造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无使用方法使用前不能甩,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可以离开被测人体读数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用甩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先找零刻度线,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上,则从零往上读;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下,则从零往下读,记负值。典例1如图为液体温度计(部分),该类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记录了宝山区冬季某一天的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这天的温度变化量为℃。【解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在题图甲中,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示数为-6℃;在题图乙中,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示数为8℃,则这一天温度的变化量为8℃-(-6℃)=14℃。【答案】热胀冷缩1-614【方法提炼】温度计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