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名师指路一、知识梳理冷战的形成及发展: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经济上控制西欧)——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对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50年代美苏争霸开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60年代美苏争霸升级(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达到高峰(苏联入侵阿富汗)——80年代末争霸走向结束(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点评: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冷战及冷战的表现,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对于美苏争霸的发展可作一般了解。二、教材详解1.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由此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4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此后,美国在经济上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约组织。两极对峙格局由此形成。点评:美苏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导致了“冷战”,从根本上说是两国都要称霸世界、但又不能以战争手段来实现的的产物。美苏冷战对人类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却在客观上提供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的世界局面。2.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开始争取与美国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表明美苏争霸有从冷战到热战的升级势头。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由于越战而实行了战略收缩。相反,苏联转而采取积极进攻战略于1979年出兵占领了阿富汗。80年代,美苏开始了有限的战略缓和。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点评:美苏争霸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实质是争霸世界。其中,古巴导弹危机和苏联占领阿富汗是美苏两国各占优势的典型表现,但这种优势都是暂时的,都不足以改变两极对峙的格局。三、图片点拨1.P8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图: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即将开始的信号。丘吉尔在二战前极力反对苏联、在二战中则联合苏联、二战后鼓吹美英对抗苏联,其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利益及社会制度的不同。2.P85北约成立和引言:北约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军事组织,成为美国干涉世界事务的重要工具。3.P86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图:此漫画形象地刻画出美苏争霸的丑态。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处于下风的争霸局面。点评:美苏争霸在西方表现为冷战,典型事件为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在世界的东方则表现为热战,典型事件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四、典型试题1.(08·韶关)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其实施时间主要在冬季B.其手段是采取直接的武装侵略C.其对象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D.其途径包括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⒉(07·南京)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A.英国和德国B.美国和苏联C.德国和日本D.英国和法国3.(09·淄博)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4.(09·成都)二战后,为稳定资本主义和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签订D.《友好互助条约签订》答案:1.D2.B3.C4.A闯关训练一、选择题:1.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苏联解体B.北约组织的建立、华约组织的建立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解体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