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之微测试《送东阳马生序》分值:30分时间:30分钟一.(2015届江苏南通中考)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1)蒹葭苍苍,。(《诗经》)(2),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4)远远的街灯明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5)杜甫《望岳》中“,”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6)无论处于怎样的成长环境,我们追求洁身美好的高尚情操都不能改变,应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答案】(1)白露为霜(2)会挽雕弓如满月(3)江山代有才人出(4)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每空1分)【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2015届广西梧州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或遇其叱咄∥不可或缺C.未尝稍降辞色∥不辞辛苦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2)下列与“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策之不以其道C.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篇赠序,作者以自己艰苦求学的切身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B.文段先叙无书之苦,继而写借书之难,最后极言求师之艰。C.“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这个细节仅突出天气的寒冷。D.“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中的“立侍”“俯”“倾”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虔诚和恭敬的求师态度。(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答案】(1)D(2)A(3)C(3)①(3分)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②(3分)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解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语言,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各项表达的要点,梳理内容,比较判断正误,C错,“仅突出”不对,“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不仅是表达天气的寒冷,主要为了说明学习的艰苦,衬托其求学刻苦精神。【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走”“逾”“约”“既”“加冠”“益”“慕”,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山东德州2014年中考模拟)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